您当前的位置 :绥化新闻网 > 本地新闻 > 综合 正文
连荣富:医治病患从“心”开始
http://suihua.dbw.cn   2015-07-28 19:47:32

  连荣富,绥化市第一医院心血管内二科主任。从医33载,他始终秉承一个信念:把自己的青春奉献给医疗事业!

  连荣富的从医之路,从“心”开始,并成功介入患者“心”生活,为无数患者带来了健康福音。

  2002年,农行的一位年轻女职工,因患急性心肌炎生命危在旦夕,送医前家人已经准备好了后事。

  “有一线希望也要通过百分之百的努力去争取,不能眼睁睁地看着一个年轻的生命就这样逝去。”连荣富大胆探索,勇于为患者的安危承担风险和责任,为病人安装了临时心脏起搏器,这在绥化尚属首例。奇迹出现了,该患者转危为安,不久痊愈出院。她逢人便说:“绥化市第一医院有位神奇的医生,连荣富是我的救命恩人。”

  2004年,一个名叫张凤英的退休干部,患病多年,在连荣富的指导下,到北京阜外医院通过手术治疗,病情好转。一次,她在家因用药不当,导致病情突然发作,口吐鲜血,呼吸困难。危急时刻,家人第一想到的是连荣富。

  连荣富闻讯后,立即赶到患者家中,将患者迅速转往医院。监护、输液、输氧……抢救进行了一天一夜,连荣富一刻都没有离开病房。凭借多年的临床经验、高超的医术和精确的诊疗,终将该患者从鬼门关拉了回来,不到一周就康复出院。

  一个周二的早晨,心血管内二科门诊前排起了长长的队伍,许多患者慕名前来求医。连荣富看到患者太多,有些外地及农村患者当天取不了化验单,为免去其不必要的食宿开销,他就留下了患者们的联系方式,然后利用休息时间,逐一给他们回话,解答病患咨询。

  连荣富以医院为家,33年来早来晚走,遇有危重病人,就吃住在科室。他的手机24小时开机,无论什么时候,只要接到患者的求助电话,他都会不讲条件地第一时间出现在手术室。在患者眼中,连荣富就是“起死回生”的希望!

  2013年正月初五23时许,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将刚刚进入梦乡的连荣富吵醒:市民赵某突发急性心肌梗死,刚刚入住市第一医院急诊科,生命垂危!

  连荣富以最快速度赶到医院,迅即与值班医护人员对赵某展开救治,他们熟练地通过冠心病介入手术为患者进行心脏支架。50分钟后,连荣富走出手术室,脱下重达30公斤的防辐射铅衣,大汗淋漓的他长长松了一口气,支架成功,患者转危为安。

  一年前,市第一医院加大了包括冠心病介入疗法等医疗新技术项目的开发力度,当年8月,经过专业技术培训的连荣富开始为冠心病患者实施介入疗法,突发急性心梗的铁路职工方某成了首例受益患者。伴随着连荣富的精湛医术,绥化心血管介入治疗零的历史宣告终结。

  患者刘某患不稳定性心绞痛反复发作,系统性治疗没收到什么效果。2014年底入住市第一医院,连荣富给做了心脏支架手术。手术一做完,刘某胸痛、气短等症状就消失了,呼吸也顺畅了,效果十分明显。为表示感谢,刘某送给连荣富1000元钱红包,没想到连荣富却偷偷为刘某交了住院费用。刘某感动得热泪盈眶。

  连荣富,德艺双馨的十大名医,市第五届劳动模范。他视病患如亲人,视事业如生命,30多年来,经他救治康复的心血管患者不计其数。他为绥化城乡冠心病患者开启了生命的春天,他成为绥化介入医疗技术史上第一人。绥化城乡广大冠心病患者纷纷慕名而来,一天接纳的介入手术患者最多时有七八位。目前,全市已有2000余名冠心病患者经过介入疗法重获新生,其中急诊患者达500余人。

  工作量的大增,让连荣富每天都疲惫不堪。2014年6月,连荣富出现右侧髋关节疼痛,由于工作繁忙未引起重视。今年初右侧髋关节疼痛加重,为患者做介入手术时,疼痛更加剧烈,实在难以忍受,连荣富才去做股骨头CT检查,结果显示患上了右侧股骨头无菌性坏死。1月25日,他在接受手术的前一天,仍然坚持在工作岗位,并穿着重达30公斤的防辐射铅衣为患者行介入手术,赢得了患者家属连连称赞。

  住院治疗期间,他也不忘记科里的病人,经常电话询问科室患者情况,指导工作。术后不足半个月,他不顾身体的不适,拄着双拐重返工作岗位,不顾辛苦和医生的多次嘱咐,每天坚持带病到病房工作查房换药手术,每当科室的医护人员劝他休息时,他都说:“我的病是小事,病房的患者是大事,要把病房的病人负责管理好,才是最重要的。”

  连荣富常说:“一个医生的责任,是处处为患者着想;一个医生的价值取向,是他的患者群。”他对业务孜孜以求,精益求精,曾进修于北京阜外心血管医院及哈医大,掌握了本专业最新和前沿的发展态势,在国家级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并获得了绥化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两项。

 
作者: 张佳月 赵洪秋    来源: 东北网--绥化日报     编辑: 刘聪
相关新闻
黑土摄影
电视新闻
电视新闻
电视晚新闻
数字新闻
参政议事
绥化专题外宣片
理论研讨
黑土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