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冈县开展靖河国家湿地公园(试点)纪实

靖河湿地公园合理利用区俯瞰。
从青冈县城南大宝积寺起行,至三林场长山干沟,全程12.65公里,幅员面积537.4公顷,湿地面积465公顷,湿地占有率86.5%。这里就是青冈县靖河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区域。
靖河,原来是一条流经县城的“臭水沟”。青冈县委、县政府从建设生态宜居城市考虑,下决心予以恢复保护性建设。
从建设美丽靖河起步到开展国家湿地公园(试点),青冈县做大生态文明建设的特色文章,放大了资源循环利用、永续利用的多重效应。
2014年2月,青冈县邀请了国家林业局规划设计院两位专家沿河湿地踏查,5月,规划设计院6人专家组在20多天内经过实地踏查,编制了《黑龙江靖河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6月28日,省林业厅组织10人专家组对青冈靖河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进行评审,提出修改意见,并同意向国家林业局申报。8月25日至28日,国家林业局派出专家组对靖河湿地进行全面考察,了解湿地公园的相关情况,初步形成同意申报建设国家湿地公园(试点)。12月8日,国家林业局28名专家组对全国各地的申报国家湿地公园集中评审,青冈靖河湿地公园获通过。12月31日,国家林业局正式批复青冈靖河湿地公园开展国家级湿地公园试点工作,成为我市第一个县级国家湿地公园试点。
县委、县政府按照保护优先、科学修复、合理利用、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将靖河湿地公园划分为生态保育区、恢复重建区、宣教展示区、合理利用区和管理服务区5个区域,目标是保护恢复成松嫩平原湿地保育及合理利用的典范、河流湿地恢复的生态廊道、野生动植物栖息的温馨之所。
城在湿地中,人与湿地和谐共处,合理利用湿地自然条件改善民生。从大宝积寺到202国道之间区域为合理利用区,规划面积55公顷,已初现生态保护利用之态。县政府过去两三年内投入数百万元资金清淤了靖河河道,修筑了叠水,对护坡、河堤进行整修,完善了此段的水系保护利用。靖河两岸栽植各类树木花草和整片绿地,辟建了甬道,形成了靖河公园的社会共享区域。随着靖河保护性区域扩大,结合棚户区改造延展建设了廉租房,使过去脏乱差环境实现华丽转身,成为生态宜居新城区,为城市居民提供了游憩、健身的活动空间。过去住在低矮阴暗平房的居民说,过去长年守着臭水沟,熏得人特难受。现在住进了楼房,门前水清了,树草绿,花儿香,就像住在公园里,心情舒畅极了!
202国道两侧区域规划为管理服务区,利用现有资源和设施予以管理服务,放大湿地的人文功效。
恢复重建区内建有污水处理系统,现正在建设中水回流靖河工程。将县污水处理厂处理的中水经生物净化后提升注入靖河源头,流经全程,彻底净化利用。通过生物和工程等多举措并用涵养水源,逐步恢复湿地生态水系,达到保育目标。
宣教展示区规划面积52.4公顷,重点建设湿地功能展示和宣传教育景点,凸显湿地科普教育、湿地主题文化的内涵,寓教于乐,增强人们湿地保护意识。
生态保育区是青冈县国家级湿地公园试点工作的重头戏,规划面积259.2公顷,占湿地公园总面积的48.2%。在这个区域有丰富水源和广阔的天然草场,湿地景观层次分明,绿树葱茏,芦苇、香蒲茂盛,水系充盈,景色怡人,尽显靖河湿地大美之色。据介绍,湿地公园现有各种植物资源70科186种,包括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都可在流域内寻到其踪影。拥有动物资源48科108种,哺乳动物、两栖动物、鱼类动物、底栖动物,以及26科63种鸟类,尚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大鸨在此繁衍生息,每当夏季,沿湿地游走,可见水草丰盈,鱼类繁多,鸟儿啁啾,景象壮观。据介绍,湿地公园管委会已将此区域作为重点保护恢复区,立标划界,决不许人迹破坏,使其成为城市的自然生态屏障。
青冈县靖河国家湿地公园(试点)以沿河生态廊道为主线,上游城区段以合理利用为主,中游段以生态恢复为主,下游段以自然沼泽保育为主,县委、县政府决心将靖河湿地公园建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幸福乐园、美丽青冈经济发展的生态亮点。
大美湿地,生态靖河,再现生态之美、自然之美、景色之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