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林区加快蔬菜产业发展纪实
仲夏时节,行走于北林大地,田野所见,是一排排银色大棚,一座座大棚内,鲜红的西红柿,硕果累累;苍翠的黄瓜,挂满藤蔓,流动的清香孕育金色的希望。
北林区立足自身区位、资源、产业优势,把发展瓜菜产业作为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强项产业重点突出出来,抢抓发展机遇,研究市场需求,着力强化政策扶持,扩大基地面积,壮大经纪人队伍,做强绿特色品牌,搞活市场流通,引入龙头企业,促进蔬菜产业战略升级。使蔬菜产业布局日趋合理,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品质结构不断完善,市场销售空间日益拓宽,效益稳步增长,如今,蔬菜产业已发展成为北林区种植业的主导产业。
今年,北林区瓜菜种植面积达到50万亩,瓜菜总产量150万吨,总产值可达到18亿元,农民人均瓜菜收入可实现3000元。
按市场需求布局
北林区按照“创建龙头企业、建设产品基地、突出特色经营、带动产业发展”的经营思路,以规模化发展为重点,突出生产基地建设,打造并构建了“三围”的蔬菜发展格局。
以城市郊区乡镇为主,构建了围城的棚室设施蔬菜生产基地,面积达到1.3万亩;以沿绥兰、绥望、绥庆、老哈伊路为主,构建围路的露地蔬菜生产基地,面积达到30万亩;以水稻集中育秧区为主,构建了围棚的蔬菜综合利用基地,面积达到5000亩。在搞好露地蔬菜生产的同时,更注重棚室生产,增加科技含量,实行集约经营,提高生产效益,目前,全区有蔬菜棚室1.1万栋,面积1.3万亩,棚室蔬菜总产量达到12万吨,产值实现3亿元,棚室生产小区达到20处。
同时,北林区不断完善产业链条。为了解决蔬菜生产季节性滞销的问题,大力拓宽销售渠道、建立稳定供应关系,重点从完善产业链条入手,积极加强蔬菜保鲜和加工等薄弱环节建设,确保蔬菜产业稳定发展和菜农实现更高收益。制定了支持冷链发展的优惠政策,大力开展招商引资,目前新建蔬菜加工企业5家,兴建冷库1.5万平方米,年可实现加工、冷藏增值5000万元。
按市场要求生产
打品牌。取“名字”、上“户口”,“红旗田”牌西瓜、 “绥新”牌马铃薯、“东北角”牌黄豆角、“黑土地带”辣椒等,这些农家桌上的看家菜全都有名有姓、响当当的,并且都已经通过了无公害标志认证。
北林区采取“统一供种、统一育苗、统一供肥、统一技术标准、统一销售、分户经营管理”的“五统一分”方法进行建设。提倡农家肥、物理技术防治病虫害、洁净清水洗菜上市,杜绝化肥、农药、生长调节剂,有效保护了蔬菜绿色、环保、安全、质鲜味美的品质。
按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北林区把具有特色的骨干品种,实行专业化种植,重点培养专业化村屯,打造优势品牌。目前,全区形成瓜菜生产专业化乡镇5个,专业化村屯56个。耳熟能详的有红旗满族乡“红旗田”牌西瓜,东富镇“绥新”牌马铃薯、“东北角”牌黄豆角,永安满族镇厢黄三村“黑土地带”牌辣椒、永兴村“大成福”牌香瓜等一些特色品种都形成了专业化生产优势。凭借寒地黑土的自然优势,在生产中,突出农家肥、生物有机肥的应用,减少化肥的使用数量,实行绿色、无公害生产。加强监管,对基地农户建档立卡,登记造册,建立可追溯制度,实现规范化管理,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安全可靠。
按市场空间销售对接
7月15日,走在北林区田野里,阵阵夏风吹来,好一幅风吹绿浪的景象。来到绥胜满族镇胜利二村志强种植专业合作社的蔬菜大棚里,只见20多个工人正在给瓜秧吊蔓,一阵阵瓜香袭来,让人醉在其中。社长安志强介绍,再过一个星期左右,第二茬瓜就好了,这几天联系我的客户把我手机两块电池都打没电了,现在看这茬瓜基本都订出去了。
面对外埠庞大市场,蔬菜种植户靠单枪匹马难以形成规模,合作社“握指成拳”,带领他们闯出一片新天地。经纪人助推、直营特供等多种销售方式打出“组合拳”,上接市场、下连农户,为农民购销穿针引线、搭桥挂钩。
在北林区最大的蔬菜园区,永安满族镇鑫诺瓜菜合作社负责人潘仁国说,今年园区主要种植尖椒、青椒、甘蓝、白菜、大葱等蔬菜品种,合作社有社员236户,带动农户108户种植蔬菜,并为农户销售蔬菜5万吨。
今年,这个园区核心面积达到9700亩,辐射面积1.1万亩,总投资1500元,由鑫诺瓜菜农民专业合作社统一建设、经营和管理。园区内有蔬菜育苗大棚155栋,每栋面积1800平方米,有5000立方米的冷藏库1栋,水源井28眼,有喷灌设备20台套,架设输电线路10.5公里,50kw变压器9台套,建设3500平方米辣椒加工厂一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