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绿色蔬菜产业,我市有先天优越的自然资源优势:土壤肥沃,微量元素富集,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残留量是全国的十分之一,具备最富有营养和人体健康所需多种元素的黑土地优势,有机质含量是黄土的十倍;四季分明,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昼夜温差大,易于干物质积累,尤其是冬季时间漫长,冻融交替,有利于杀灭病菌和形成土壤的团粒结构,是绿色食品生产的理想之地,不仅适宜生产优质粮食,更适宜生产绿色有机蔬菜。
依托这些优势,在市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扶植、推动下,近年来,我市蔬菜产业全局发展风生水起,我市成为绿色蔬菜生产基地北菜南运核心区。28日,我市将举办2015中国“寒地黑土·绿色绥化”优质蔬菜产销对接会,这是我市蔬菜产业经济舞台上的一项盛事。近日,记者就相关事宜采访了绥化市商务局局长姚民。
记者:我市为什么要举办2015中国“寒地黑土·绿色绥化”优质蔬菜产销对接会?
姚民:举办蔬菜产销对接会是贯彻落实市委全会提出的建设农产品营销体系,实现由“种得好”向“卖得好”转变的实际举措,是去年第一届对接会的承接和延续。由于去年的对接会开得非常成功,收到了良好成效,经销商、菜农及消费者都非常满意,起到了把绥化的蔬菜产业叫响,提高知名度的作用。今年我市蔬菜生产总面积达185.7万亩,年产蔬菜521.5万吨,其中外销量将达到一半以上。这么大的蔬菜产量,如果没有政府出面组织产销对接,就很容易出现“憋菜”现象。从另一个角度说,如果我们要把蔬菜产业做大,要把好产品卖出好价钱,不营销不推介肯定不行。蔬菜产销对接会是最好的推介绥化、推销蔬菜产品的有效载体,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并品尝绥化的优质蔬菜。
记者:这届蔬菜产销对接会有哪些活动安排?
姚民:第二届蔬菜产销对接会将于7月28日在绥化召开。围绕会议我们安排了几个环节全面推介绥化蔬菜产业:通过播放蔬菜专题宣传片,出版《蔬菜经济》绥化专刊和蔬菜产业招商引资项目册等多种形式,介绍我市的资源禀赋和特色物产;让与会同志进一步了解绥化蔬菜产业发展的全貌,了解绥化蔬菜优势和特色,进而找到合作商机;参观蔬菜生产基地和十个县(市)区及经济开发区的蔬菜成果展;举办“北菜南运”研讨会,邀请一些全国知名专家,共同探索“北菜南运”的具体思路与政策支持。
记者:本届对接会有哪些特点?
姚民:这届蔬菜产销对接会比上届内容更丰富。体现了广泛性:客商邀请面广,既有从事生产的,也有蔬菜经销的;既有从事蔬菜冷藏保鲜和冷链物流的,也有从事蔬菜加工的;既有国内客商,也有国外客商。具有精准性:我们今年把邀请客商的重点地域放在京津沪、江浙等地,可以说是瞄准了“北菜南运”的目标市场,只要我市蔬菜能销得到的地方我们就主动出击去邀请。注重了实效性:邀请的客商都是直接从事蔬菜生产加工和运输、营销的,特别邀请了从事农产品电子商务的,来的客商都是业内的顶尖高手,更是有意向与我们合作的,这样就提高了对接的成功率。
另外,商务部、农业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和中国蔬菜流通协会的领导,国家级蔬菜专业的著名专家学者,都非常重视这次对接会,我们也邀请了他们来参加对接会。
记者:本届蔬菜产销对接会将收到哪些实际效果?
姚民:为了本届对接会能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我们做了充分而全面的准备。在思想上达成共识,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合力。通过宣介和研讨,在领导层面和蔬菜从业人员中达成共识,大家的思想统一到抓蔬菜产业发展上来,统一到“北菜南运”上来,只要“北菜南运”这步棋走好了,蔬菜经济发展满盘皆活。对接会将宣传我市蔬菜的绿色优质,提高蔬菜产品的知名度。对接会将进一步推动产销合作,上届对接会上,国内外客商对我市蔬菜产品极为青睐,签订了41份正式合同,贸易金额达10.88亿人民币,本届对接会有望超过上届。达成了蔬菜产业合作意向,我们这次会议突出了蔬菜加工项目的招商引资,会前已有十余批次域外客商来绥洽谈蔬菜加工冷链物流合作项目,会有一批项目签约。
记者:我市今后蔬菜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怎样的?
姚民:我这里主要介绍一下蔬菜营销推广方面的一些打算和脱水保鲜、市场销售、冷藏加工和冷链物流等方面的发展思路。
继续实施品牌战略,把发展蔬菜产业的关键点放在新型营销体系建设上。我们要坚持“靠品牌扩大美誉度、靠品牌提高知名度、靠品牌增强竞争力”的品牌发展战略,依托“寒地黑土”的品牌效应,在精包装上下功夫、在品牌打造上下功夫,转变营销理念,叫响绥化蔬菜原产地品牌,通过品牌战略来带动营销体系建设。
积极开展错峰冷藏,把发展蔬菜产业的切入点放在储藏增值上。目前我市蔬菜储藏能力严重不足,仅能储藏地产蔬菜总量的10%(50万吨)。规划到2020年全市储藏能力1000吨以上的恒温蔬菜储藏库再增400处,年储藏蔬菜700万吨以上,实现蔬菜效益增值50多亿元。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把发展蔬菜产业的主攻点放在做强龙头企业上。我们将通过招商引资大上加工龙头企业,牵动蔬菜产业发展,同时采用脱水、保鲜或榨汁技术转化蔬菜生产过剩产能,保证不伤农。规划到2020年每个县(市)区要引进大型蔬菜加工企业10户以上,且保证年蔬菜加工能力50多万吨、年实现蔬菜增值5亿多元;力争全市实现年蔬菜加工能力500万吨以上,实现蔬菜增值50多亿元。
采取多元投入方式,把发展蔬菜产业的突破点放在冷链物流建设上。采取多元投入方式,通过招商引资、对上争取、政策扶持等各种有效举措,充分吸纳社会资本,加强冷链基地建设,大力度地推进蔬菜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切实保障蔬菜产业健康快速发展。规划到2020年全市建设一批大型冷链物流企业,每个县(市)区要至少建1处大型冷链物流中心。冷链运输车辆发展到400台,年运输能力达到600万吨。积极发展新兴业态,把发展蔬菜产业的增值点放在电子商务上。随着互联网体系的不断完善,鼓励和引导企业运用“互联网+蔬菜”模式;充分利用阿里巴巴、京东等电商交易平台,让市民坐在家中就能吃到安全、放心的绿色蔬菜。规划到2020年全市建成各种蔬菜产品经销网店500个,年交易额35亿元以上,占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5%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