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起大兴村,绥棱人都会联想起新村狗肉馆,这个位于稻田深处小村朝鲜族风味饭店,四季宾客盈门。
“将来这里的客人会更多。”说话的是大兴村党总支书记高俊平。
7月6日,记者走进大兴村,但见花团紧簇,绿树婆娑,步步是景,处处如画。
高俊平说,依托朝鲜族民族民俗文化,这个村将沿努敏河打造一条6公里沿河景观带,届时稻田、水域、朝鲜族农家民俗一条街、农民别墅,都将成为观光旅游的节点。大兴村地处绥棱县上集镇北6公里处,努敏河畔,是一个鲜汉合一的朝鲜族村。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这个村立足村情实际,突出民族特色,走出一条宜居宜游的美丽乡村建设道路。
街区园三位一体
造型别致的农民别墅坐落在小村广场边上,广场上,雕塑、路灯、花坛,精致的围栏、古朴的石桌石登、如荫的绿地……
80多岁的朝鲜族大娘南永植,怎么也不肯跟儿女进城里住:“哪儿也赶不上我们村子啊!”
这个村坚持规划先行,聘请哈尔滨方舟规划设计院专家规划设计了确保50年不落后的大兴村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主要内容就是建设“一街、一区、一园”。“一街”就是对原有四、五组的汉族屯进行维护改造,打造东北民俗老街;“一区”就是新建朝鲜族特色别墅新区;“一园”就是建设朝鲜族风情园。
新区54栋朝鲜族风格别墅一栋两户,全部注入现代文明元素,户户都有车库,全部采用潜层地能分户供热,真正实现了取暖不用煤,入厕不出屋、做饭不烧柴。配套建设了占地近3万平方米的朝鲜族风情园,其中采摘园占地2000平方米,栽植李子、山丁子、小苹果等采摘树种七类100棵。垂钓园占地1万平方米,凉亭、假山、回廊等景观一应俱全。文化广场占地1.7万平方米,朝鲜族人物雕像、甬道、火山岩地砖等古朴庄重,建筑面积540平方米的村办公楼别具一格。建新村,不弃老民俗。这个村对老街栅栏、小桥、边沟进行了改造,对土房和“一面青”房进行了维修,保留了窝棚、“地窨子”等传统建筑,建设了收藏有石碾子、老式炕琴、木箱、针线笸箩、悠车、缝纫机等具有东北民俗特色的陈列馆。
休闲观光娱乐并重
鲜汉文化融合,彰显了朝鲜族民俗和饮食文化的魅力,每到盛夏时节,来这里吃住玩的城里人络绎不绝。
这个村新建了4户“农家乐”,改造了具有朝鲜族特色的狗肉馆和连锁超市,切实提高了消费档次。大力发展朝鲜族民俗文化,经常开展朝鲜族运动会、老年节等丰富多彩的特色活动。傍晚时分,大家身穿节日盛装,载歌载舞,其乐融融。同时,这个村坚持环境绿化、美化,栽植树木20万棵、绿篱1万延长米、栽种花卉8万多株;修建村屯道路7.4公里,全部实现了硬化;安装路灯60盏、射灯15盏。
多样化管护
美丽乡村,三分在建,七分在管。
这个村建成了占地3000平方米的标准化垃圾场,聘用10名卫生保洁员和一名垃圾清运员,全天候清运垃圾,形成了垃圾“户集村收村运村处理”的垃圾收集体系。
每年在春夏秋三季都开展环境专项整治会战,每月定期组织有关人员对农村基础设施管护和卫生情况进行巡查,努力为群众营造干净、整洁、舒适的生活环境。坚持多样化管护,这个村探索建立了三种管护运行机制,即:专人直管机制。对道路、绿化树木、花卉等,明确专人管理,签订管护协议,明确管护责任;党员联管机制。选择并充分发挥10名责任心较强的党员参与农村基础设施的维修和管护;农户自管机制,对庭院绿化、美化、净化等各类设施由农户自主管护,实现了农村环境卫生打扫无死角,农村基础设施管护常态化、农村卫生保洁长效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