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绥化7月14日讯 7月11日是庆安县中小学生放假的日子,大罗镇关工委把孩子集中到镇抗战纪念馆,请东山村抗联老战士韩万发讲述当年的抗战故事。韩万发曾当过抗联名将、三路军总参谋长许亨植的交通员,他手持着当年为许亨植带路时的那盏马灯,绘声绘色地讲述许亨植打击日寇的那些生动故事,孩子们听得聚精会神,眼睛里都噙满了激动的泪水。这是庆安县开展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系统教育的一个场景。
庆安县关工委在研究部署抗战教育时,专门邀请教育、文化、社教委等部门共商教育大计,大家一致认为,庆安县是全国革命老区,有着丰富的抗战红色资源,如何把教育搞得形象生动,贴近孩子,让孩子入脑入心。他们感到,抗战胜利已经过去70年,对青少年一代已经十分陌生,要引导启发孩子听进去,必须从孩子爱听故事的天性出发,讲好那些可歌可泣的抗战故事。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对抗战历史的了解中懂得珍爱祖国,在与抗战英雄的心灵对话中激发出奋进的动力。为此,他们立足于挖掘整合庆安的红色抗战资源,然后编写生动有趣的故事,讲述给孩子们听。
庆安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北满省委和抗联三路军指挥部曾长期设立于老金沟密营。同时还在这里设立了军政学校、战地医院和和共工厂,使用时间长达8年,是东北地区唯一坚持到抗战胜利的密营。抗日名将杨靖宇、李兆麟、赵尚志、马占山、金荣、于天放等都曾在这里战斗过,还有许亨植6名抗联名将现身这片沃土。发生在这里的战斗有上百个,较大规模的著名战斗就有34个。涌现了一大批支援抗联的模范人物和有功人员,县志记载的就达560多名。对这些优秀的红色资源,组织专人进行整理,参照《庆安抗战风云录》、《迸火溅血》、《百年风流》、《鲜红的党旗》等资料,编写出上百篇短小精悍的革命故事,并培训组织起42名故事员,对中小学生讲好抗战故事。这些有血有肉的生动故事,让孩子们深受感动,懂得了新中国的建立是无数中华儿女用鲜血和生命谱写出的壮丽史诗。
讲抗战故事不仅让故事员讲,也让孩子自己讲。他们组织孩子成立了抗战史料调查队,开展走访调查,收集珍贵的历史文物和资料。特别注重让抗联的后代、抗战有功人员的子孙联系抗战家史,开展了“我家的抗战故事”讲述活动,让孩子们感到更亲切更生动。同乐乡支援抗联模范尹凤阁当年为支持山里的抗联,把自己的马送给抗联病号杀肉吃,每年都送去大批粮食、豆油和棉衣,抗联交给他一张特别通行证。并告诉他将来抗战胜利了,国家会给加倍补偿,可是在抗战胜利后的40多年间,他从没亮出过这张“通行证”。尹凤阁的童孙围绕着这张通行证,讲了太爷爷的抗战故事。大罗镇东阳村12岁的张凤艳是抗战英雄张永贵的童孙女,她手持张永贵的血衣,讲述了太爷爷为给抗联送情报和物资,遭到日寇灌辣椒水、坐老虎凳等酷刑。这些故事增强了小朋友对侵略者的仇恨,更加热爱党热爱祖国。
为给孩子们讲好抗战故事,使孩子具体了解抗战历史的背景和重大意义,他们还运用孩子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教育。大罗镇建起抗日展览馆,新胜乡办起抗战事迹橱窗、平安镇开设了抗战名人画廊、丰收乡举办了抗战老照片展,然后联系实物和照片讲述抗战故事。
他们在抗战故事的讲述过程中,非常注重讲好忠诚、担当这些元素,把这些美好的信仰和品德注入孩子的心田,让英雄的梦想蛰伏在孩子心中,为实现新的梦想焕发生机。抗联十二支队长朴吉松神出鬼没地打击敌寇,令敌人闻风丧胆。由于叛徒告密,他被日寇围堵在丰收乡丰泰村福和隆屯,他一连击毙三个敌人后,他的腿也被打折,敌人劝降让他交待出抗联,他至死不从,活活被敌人砍死,充分表现了对党的无限忠诚。在讲述这一事件时,他们着重向孩子讲清朴吉松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用拼死抵抗彰显了对党的忠诚,那是对祖国最真挚的情感流露,这也正是国格和民魂的凝聚。使孩子们懂得了这种精神能穿透岁月,激励自己永远走好人生道路。由于他们注重把深刻的抗战精神融入到抗战故事中,使教育上升到一个新层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