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达市吉星岗镇西北有一个碱沟小屯,屯子方圆十里之内再无其他村落,全屯仅30多户人家。这里雨季常被大水围困,冬季又被大雪封路,交通十分不便,土地少而且都是盐碱地,多数人家都靠养点牛羊生存。
这个贫瘠的村落,却因走出了30多名大中专学生,而成为远近闻名的“大学生屯”。这是屯里人最骄傲的事,也是屯里唯一一所学校——奎星小学教师董长峰最自豪的事。
今年55周岁的董长峰在奎星小学工作了35年,虽然他自己没上过大学,但是在屯里30多名大中专学生求学的接力赛中,护跑了第一棒,却让他感到十分光荣。2012年,和董长峰一起工作的老师调出后,奎星小学就只剩下他一个教师。从校长到教师、校工,学校所有的事都压在了他的肩上。开学时,他要身背肩扛把课本运回来,春天风大,学校房盖的水泥瓦被刮开,他要爬上房顶修补,冬季到来前,他又要上房透烟囱、安炉筒。没有别人帮忙,他就找妻子来扶梯子、递瓦片。但是,无论多苦、多累,他都没有怨言,仍是以满腔热情去工作。
5月21日,董长峰如往常一样走进了教室,给现在仅剩的两名学生上课。因为是复式教学班,仅有的两个学生却是不同的年级,所以他讲课、备课都是“双份”。这还不是最困难的。对于一名教师来说,课堂气氛是很重要的一环,但是只有两个学生还不是同一年级,这样讲课能有激情吗?这个疑问对于董老师来说,根本不是问题!无论面对几个学生,他从来不会懈怠,甚至他会更加费心地设计课程,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董长峰在网上看到辽宁盘锦的小凡跳绳很有特色,可以活跃气氛,还能锻炼学生的体能,就求人从网上下载下来,然后他和学生一起学花式跳绳。后来他组织花式跳绳和速度跳绳比赛,学生速度赛一分钟能跳214下,年过五十的他一分钟也能跳140多下。去年暑期开学后,学校就只剩下了两名学生,但他依然天天领学生做操、军训,仅有师生三人的学校还是活力满满。
董长峰对学生的关心,其实已经超出了老师的范围,而更像是长辈对晚辈的关心。在给学生讲蜜蜂勤劳时,得知学生没吃过蜂蜜,他就自掏腰包让学生们整整一学期每天都能喝上一杯蜂蜜水。每年的六一儿童节,他都组织学生活动,还会给学生及全屯的孩子分糖果和其他节日礼品。2006年六一儿童节正好他儿子结婚,他就雇车把学生全都拉到镇上吃喜酒,也圆了他想请学生吃饭店的梦。“董老师都记得我们生日。”已经升到镇中心校读书的杨思琦说,董老师不仅是她的老师,还是她爸爸的老师。董老师每年都给学生过生日,他会给学生一些零花钱,让他们买自己需要的东西。
在35年的执教生涯中,董长峰和省十佳乡村教师、全国模范教师史文玉同校工作了32年,2002年之后更是他们俩撑起了这个碱沟小屯的教育。见到史老师获得各项荣誉,他却什么都没评上,有人就说:“荣誉都让史老师得去了,你什么荣誉也没得到,别傻干了!”他却不这么看,也不这么想。他说,能和全国模范教师一起工作是他的荣幸,史老师的荣誉就是他的荣誉。他工作处处抢在前,其实也是觉得自己比较“年轻”,所以有事他都抢着干,学校有了电脑、远程设备之后,他也主动学习。
35个春秋弹指一挥间,董长峰却觉得自己过得很充实、很欣慰。这些年,屯里走出了30多名大中专学生,他们回来的时候,总是会先去看望董老师,那也是他最高兴的时候。虽然他只是安达最远、最小的花园里的园丁,依然为祖国浇灌出了鲜艳的花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