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绥化新闻网 > 本地新闻 > 经济 正文
芦河镇 满眼绿色香自溢
http://suihua.dbw.cn   2015-06-08 17:22:12

  

  甜瓜大棚香气四溢

  

  

  芦河镇益发现代农业园区田间管理

  

  

  林下种菌立体开发  位于青冈县南端的芦河镇充分发挥自己哈嘿公里穿境而过的路源优势,大力发展绿色特色种植和加工产业,不仅增加了农民收入,还使广大党员团员青年成为致富带头人。

  2009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芦河镇在集中开发民权、保家、拥军等9个村优质玉米9万亩的同时,注重和发展绿色特色种植和加工项目,开发了黏玉米、谷糜、大豆等绿色有机杂粮2万多亩,创产值850万元,沿哈黑公路6个村开发了黄金带绿色特色瓜菜,食用菌5000多亩,创产值1200多万元。

  瓜菜种植绿色正浓时

  芦河镇6个村的黄金带绿色瓜菜。自强、先锋最为突出,当人们踏入青冈南大门时,映入眼帘的是一栋栋洁白的蔬菜大棚,伫立在公路两侧,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2009年,自强、先锋两个村种植的西瓜、甜香瓜、彩椒等绿色无公害瓜菜,每年夏季人来人往,自然形成了西瓜、甜香瓜、彩椒的批发地,为发展高效高质的特色产业种植,实现了农民增产增收。自强村成立了支部书记带头抓、50多名党团员积极参加的瓜菜栽培、田间管理、防病治病技术和销售服务队, 50多栋大棚西瓜王、甜香瓜、彩椒,吸引了北京、沈阳、哈尔滨、大庆客商纷纷前来采购,特别是北京某研究所订购的单个100斤以上西瓜,价格达4000元,据统计从2010年以来,每年每个大棚收入达15000多元。

  从2010年开始,自强、先锋村用500亩方四开发建设棚室300栋,占地面积450亩,建设土温室8座,面积5000平方米,满足1万亩土地进行玉米移载,而且移栽后棚室实现第二次,第三次利用种植商品,蔬菜和晚西瓜,亩纯收入5000多元,农民实现多渠道创收。

  在抓好本地绿色特色种植同时,镇上通过各种渠道帮助益发村60余户。有蔬菜技术特长的农民成立了义红瓜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在外埠大庆承包了3000多亩土地种植巨红宝,特色西瓜,由他们学习掌握了一整套西瓜栽培防病、,治病和田间管理技术,战胜了各种自然灾害,从2011年以来,每年创收超过400万元,使40多户农民脱贫,走了富裕之路。

  食用菌种植加工一体化

  2007年,通过招商引资,成立了芦河镇益发“绿野”食用菌专业合作社,该合作社建立在芦河社区服务中心所在地,益发村现发展社员25户,合作社成立采取集资入股方式生产经营,先后投资100多万元。合作社集中组织采购,供应成员所需菌种和原料,从蘑菇菌类种植收购,运输和销售实现一条龙作业,还提供食菌培训技术交流和信息咨询服务,该合作社年生产滑子蘑65万盘,创收85万元,在做好食用菌生产加工的基础上,做活食用菌种植加工项目。从2013年开始,进一步扩大棚室,食用菌、林下食用菌、玉米间作食用菌面积,现在林下食用菌面积达2万平方米,目前园区生产滑子蘑,林下香菇、木耳已加工4000余袋,全部加工结束后可达200吨,创产值330万元。“绿野”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发展壮大,还有一大批团员青年纷纷加入这一行列。

  绿色有机杂粮成品牌

  芦河镇紧紧依托黑龙江省老景黑土农产品有限公司,打绿色,有机无公害杂粮精深加工品牌,建立优质原料生产基地。

  2008年,芦河镇通过招商引资方式,成功引进了老景寒地黑土农产品有限公司,该公司落户益发村,占地面积3万平方米,项目投资2000万元,该项目是集体土地规模经营,机械化代耕,高效农业园区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加快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创建步伐,在老景寒地黑土有机杂粮生产加工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充分发挥各类种植,合作社和农机合作社的效能,依托现有两个合作社大机作业力量,建立了三个现代大农业示范园区工,绿色有机农业种植某地2个,辐射东升、平原等4个村种植绿色大豆、谷糜、红芸豆等有机杂粮面积8000亩,为企业生产加工提供绿色有机杂粮,安置富余劳力200余人,年生产玉米、小米、大豆三大系列,24小品系精深加工1000多吨,年创产值1500万元,产品销往北京、哈市、大庆等大中城市,打响了以“老景”寒地黑土专业合作社为龙头,联合镇内其它专业合作社共同打造绿色品牌。

  “反租倒包”催生黏玉米

  芦河镇党委政府一班人认识到农业产业化,标准化,不仅要有科技做引擎,以规模化做基础,以机械化做支撑,还要有以经营模式的创新作依托,为此,芦河镇在现代农业的经营模式和管理方式进行了大胆探索和实践,“反租倒包”和订单农业,就是他们在创新土地流转机制和保障农民增收上的创新之举。

  推行“反租倒包”土地流转机制,就是先由村集体向农民反租,把承包给农户分散经营的土地集中起来,再由村里统一发包。两年中拥军村与长林集团签订了土地转让黏玉米合同10000亩和8000亩订单农业,提高了土地产出效益,使土地向种田能手、种田大户以及规模种植开发的企业客商手中集中,从2008年以来,承包土地种植黏玉米大户,亩纯收入始终保持6000元以上,“反租倒包”和订单农业既提高了土地产出能力,又使从土地解放出来的农民从事二、三产业,实现双赢。

  党群共建绿色葡萄园

  为使绿色特色种植业和加工业项目健康向前发展,2015年春,芦河镇党委政府扶持民权村新建贝达葡萄农业科技园区,农业科技园位于民权村张木匠屯,社办路南侧,占地130亩,其中大棚区20亩,育苗区110亩,该园区是芦河镇协同民权通过招商成功引进大庆市企业家高振军投资200万元建设,经营主要品种是贝达葡萄的种植和繁育,园区采用党群共建模式,主要村党支部领导和5名党员,15名群众负责日常管理,园区建成后可实现效益180万元,计划五年内园区将扩至500亩,引进葡萄品种十余种。

  芦河镇党委和政府充分发挥资源优质,人文环境优势和政策优势。2016年计划扩大全镇绿色特色种植加工项目,拥军、红星、保国3个村增加特色粘玉米面积3000亩,保家、益发、先锋增加绿色特色瓜菜1800亩,西部涝区东升、万宝、万众、平原四个村种植有机葵花5000亩,民权村贝达葡萄园区葡萄面积再扩100亩。

 
作者: 殷晓光    来源: 东北网--绥化日报     编辑: 桑胜东
相关新闻
黑土摄影
电视新闻
电视新闻
电视晚新闻
数字新闻
参政议事
绥化专题外宣片
理论研讨
黑土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