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绥化市第六届劳动模范苏坤
晨曦微露,她,往往第一个迈进校园;夜深人静,她,往往最后一个离开学校;炎天酷热,总能见到她忙碌的身影。
她就是绥化市第六届劳动模范、安达市先源乡中心学校副校长苏坤。
用心培育桃李
作为学校副校长,苏坤身肩重担;作为老师,她多年来一直担任语文老师。为了做好自己教师的本职工作,苏坤每天起早贪黑地批改作业、备课、上课、制作课件,似乎从来就没闲过。加上学校工作,她没时间顾及自己的家庭,当孩子抱着她的腿,仰着头央求苏坤给他做好吃的、给他讲故事时,苏坤却只顾灯下埋头钻研教学。
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不断努力与实践,苏坤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2011年10月,她以我市唯一一名农村教师身份参加了全省小学语文教学研讨查哈阳现场会,展示的《掌声》一课受到与会专家和教师的一致好评。
苏坤教出来的学生,写出的作文文笔优美,很多学生是全校有名的“小作家”。任守一同学还被评为全国读书活动先进个人,任一丹等30多人在国家级语文竞赛中获奖。有同事问她:“为什么你的学生作文写得那么好呢?有什么秘诀教教我们吧。”她笑了,能有什么秘诀呢?只不过是多用了点心而已。
倾听孩子心声
先源乡中心校有一部分学生是留守孩子。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这些孩子往往感到情感缺失。苏坤则用她平日点点滴滴的关爱,聚沙成塔,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爱的晴空。
学生生病了,苏坤带他去看病,并垫付医药费;学生与老师闹别扭,她多次找他谈心,劝导开解他。当苏坤得知学生家庭发生变故上课不认真听讲,就多次找学生谈话,耐心细致地做工作,还经常在学生的本上写下一些鼓励的话,渐渐地苏坤发现这名学生变得勤奋上进了。
除了面对面交心谈心外,苏坤要求学生把想说的话写在本上。每次看到孩子们的话,苏坤都会写留言。她的电话,成了学生的公用电话;她的办公室,成了全校学生的倾诉之家。
营造温馨校园
2002年,先源乡中心校异地新建,校址正建在废弃的盐碱地上。为解决挖树坑、换新土问题。苏坤求助亲属和朋友,让他们把家里的挖掘机和翻斗车开出来,义务为学校做奉献。她还向村里要来400棵树苗,向养牛场要来20车农家肥。经过半个月苦干,400棵小树终于栽在校园的四周。2010年,学校张亮老师患尿毒症,为了治病,苏坤多次跑乡政府求助,动员当地人伸出援手,并带头捐款5000元。经过苏坤的不懈努力,最终为张亮老师筹款10万余元完成换肾手术。现在,张亮老师已重返校园。
2011年,学校一名学生遭遇车祸,孩子家很穷。得到消息的苏坤马上赶到孩子家里,除了安慰孩子的家人,苏坤还动员大家帮一把,那次,他们为孩子捐了2万元。去年5月,学校开运动会,苏坤从一家牧场争取了3万元捐款为运动会购买奖品,这是学生第一次能领到奖品的运动会,也是他们感到最开心的一次运动会。
从教21年,苏坤从不认为自己有过人之处。苏坤总说:“我心里装的就是这所学校和学校的孩子们,我只想踏踏实实干好每一件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