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打听贾萍啊?她是我们小区有名的孝顺媳妇!”
5月12日,记者走进北林区八一社区电影新村采访,小区居民争先恐后向记者介绍贾萍10年如一日侍候婆婆的事儿。
贾萍今年55岁,丈夫排行老二,12年前,原来居住在辽宁鞍山小儿子家的婆婆梁喜珍老人思乡心切,回到绥化,从此老人便和二儿子一家生活在一起。有人说怪话,老太太一无收入,二无老保、三无财产,到了你家不是累赘吗?作为儿媳,贾萍平静地说:“养老是子女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我嫁进门,就要尽一份儿女的孝心,让老人有一个幸福的晚年。”就这么一句看似平常的话,贾萍用实际行动做出了精彩的诠释。
感动上苍
2005年10月的一天,老人在家里看电视,当和往常一样去关电视时,哪承想,一下摔在地上昏迷过去。贾萍和爱人一点没耽误立即把老人送到医院,检查结果是脑梗塞,可是一连七八天的抢救治疗,老人依旧没有苏醒。医生说:“准备后事吧。”贾萍当时眼泪“哗”地就下来了:“医生,求求你救救我妈吧。”一个儿媳妇对婆婆的孝心能够如此,医生被感动了:“我会尽全力的。”
又是一连几天,老人还在昏睡,贾萍日夜守候在床边,喂药、喂水、梳头、洗脸、洗脚、端倒便盆、擦洗身子……老人76岁的生日到了,贾萍召集家人商量,在病房给老人过一个特别的生日。
当点燃生日蜡烛,《祝你生日快乐》的歌声响起,贾萍趴在老人耳边说:“妈,生日快乐,祝你早日恢复健康!”老人的眼睛竟微微睁开一条缝,喉咙里“嗯”了一声。也许是孝心感动上苍,老人终于苏醒,在死神边上转了一圈又回来了。
贴心“棉袄”
虽然老人出院了,但却从此瘫痪,吃喝拉撒全在床上,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而贾萍却成了婆婆贴心的小棉袄,10年了,没离婆婆左右。
贾萍和婆婆住一个房间,床放在婆婆近边,即使晚上睡觉老人有个响动,也能一抬眼看到,10年了,她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一个轻轻的吭声,她就紧忙起身,为老人起夜接尿。
老人的小儿子从外地回来,关切地问她:“我二嫂对你咋样?”老人答到:“问这干啥啊,你能做到啊。”
的确,贾萍侍候老人那叫个精心。每天早晚各一遍给老人洗澡,用香皂洗身子,还按摩全身,10年了,老人从没生过瘫痪病人常患的褥疮,每一块手帕、尿布,都洗得干干净净,家里经常开窗通风,保持清洁卫生,一点异味都没有。天气暖和时,就用轮椅推着老人去街里、广场溜达,让她看看家乡的新变化。
老人爱吃啥,贾萍一日三餐不重样地做;老人没牙,正常的米饭吃不了,她就打磨成糊糊;害怕烫着老人,她就用舌尖试温,感觉温度合适了才一勺一勺地喂进老人嘴里;老人进食慢,她就倚在床边一口口喂,一顿饭一个多小时喂下来,贾萍的腿脚麻木了,得缓好大一会儿才能起身。婆婆心疼地流泪:“我上辈子积了什么德了,摊上你这么个好儿媳!”贾萍安慰道:“妈妈,你就当我是你闺女了,和自己孩子有啥过意不去的啊,应该应份的啊!”
常年卧床,老人免不了便秘,用开塞露还是便不下来,贾萍就用手一点点抠。老小孩、小小孩,长期有病,老人心焦,有时突然莫名发脾气,摔便盆、大声喝骂,不吃药,不吃饭,贾萍一点不急、一点不恼,像哄小孩一样哄着直到她不闹、开心了。过后,老人过意不去了,贾萍懂事地说:“妈,没啥,有病难受、心焦,我能理解,再说,孝顺孝顺,就得顺着嘛。”一句话说得老人笑了。
孝心守护
贾萍夫妻都是下岗职工,平时靠打零工维持生活,自从10年前婆婆生病住院到瘫痪卧床,她就不再出去打工了,全身心地照顾婆婆,除了买菜买药、洗衣服做饭,基本全在老人身边,时间长了,老人对她有了深深的信赖,一眼没看到就召唤。
老人每年因为气管炎、脑梗塞等病都得住两三次院,贾萍就买了一个行军床,日夜守护在身边。
一家人靠丈夫打零工和儿子开出租维持日常生活,老邻居给贾萍联系一些活计贴补家用,她谢绝了;老同学聚会,让她去放松放松,她谢绝了;老姐妹找她一起去跳广场舞,她依然谢绝了,理由是“我得侍候我妈,老人离不了人”。
在外地的小叔子每次回绥化看望母亲都被嫂子的孝心感动着:“没有二嫂的精心照顾,我母亲活不到今天。母亲百年后,我一定安排二嫂出去旅游,好好享受生活。”
贾萍孝心侍奉婆婆,深深感染了自己新过门的儿媳妇。儿媳妇是市直机关的公务员,一进门就抢着干家务,和她一起照顾老人,给老人洗洗涮涮,擦拭大小便,从不嫌脏;怀孕喜欢吃些稀罕食品,每次买时都给老人多带一份;下班回来,奶奶长、奶奶短地叫着,给老人讲新鲜事儿。
贾萍说:“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我们家就是这样,现在四世同堂,多有福啊!”
今年4月初老人犯病住院,昏迷时还拉着贾萍的手。
贾萍掉泪了:“婆婆自己病成这样还惦记着我,我觉得我所做的一切是值得的,老人在一天,就要尽孝侍候一天。”
她家里挂着一面市妇联赠予的锦旗,一面写着“十年伺候如一日,嫂事婆娘胜己养”,这不正是对贾萍的褒奖和肯定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