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绥化新闻网 > 本地新闻 > 要闻 正文
“方寸”间的感动
http://suihua.dbw.cn   2015-05-24 16:09:55

  ———记绥化市第六届劳动模范杜春光

  37岁的市公安局户政支队支队长杜春光,平均每两三天就要为因为各种原因急需二代身份证的市民解决难题,当哭泣的脸庞上绽开笑容,当纠结的眉头不再紧锁,那份民警对普通百姓的真心关爱化作”方寸”间的感动永远定格。

  亲人般的服务

  杜春光走上户政支队领导岗位后,在他和同事们的努力下,连续3年超额完成黑龙江省公安厅下达的换发二代证工作任务。在换证高峰的头几年,他没休息过节假日,平均每天工作11个小时以上,在“方寸”间传递着爱心和真诚。

  为解决外地人无法回家换证的问题,杜春光先后两次赴我市人口流入较多的大连和天津两地,上门为我市在那里务工和经商的人员办理二代证。在大连,一位女孩由于一直没时间回家换取二代身份证,结婚办不成登记,非常着急。杜春光为她开通了绿色通道,二代身份证很快就交到了女孩手上。拿到身份证的女孩欢呼道:“我可以举行婚礼啦!”杜春光总是说:“自己多付出点努力,就会把更多方便留给百姓。”

  严格户籍管理

  户籍管理涉及千家万户,杜春光始终坚持宽严相济的工作原则,既严格管理,又方便群众,使户籍管理工作做到管而不死、活而不乱。

  “更好地为群众提供方便,全面扎实地做好户籍基础工作。”这一直是杜春光孜孜不倦的追求。

  户籍信息不仅小孩入学需要,大人迁居需要,甚至农村集体分配利益也需要,其内容的真伪,直接关系到当事人和相关社会群体的利益,因而有一些人便产生了投机钻营的念头。而对户籍信息审核把关的精准与否直接关系到公安机关执法的公平公正问题。

  对此,有着丰富户籍管理经验的杜春光深有体会。他先后推出了基层审核把关问责制、户口办理面见本人制等一系列工作制度,从根本上堵塞了户口管理上的工作漏洞,使全市户籍管理工作步入了良性管理轨道。 6年来,共为6万多无户口人员解决了落户问题,得到了群众和上级业务部门的赞扬。

  倾力服务基层

  “群众的事无小事,必须把办法想到问题前面,”杜春光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在长期的工作中,杜春光深深地了解派出所基层基础工作的重要性。经过深入基层实地调研,他提出了在农村集市设立流动警务室的构想。2014年,我市全面启动建立农村集市流动警务室工作。现已建立农村集市警务室173处,为群众维护现场秩序,办理户口证照,开展交通管理、提供法律咨询、化解矛盾纠纷,收集社情民意,开展安全防范宣传等工作。

  有了警务室,人员怎么办。杜春光又推行了一村一警的“村警”工作模式。把农村的村治保主任招录为协警,有条件的还可以把自然屯屯长或治安积极分子招录为辅警,在农村治安防范上有效发挥了派出所前沿阵地作用。

  事业因付出而精彩,人生因爱心而美丽。杜春光,就是用他辛勤的汗水和对群众的一腔赤诚,在平凡岗位上谱写着新时代人民警察的精彩篇章,他也因此荣获我市第六届劳动模范称号。

 
作者: 庞丽娅 沈雪    来源: 东北网--绥化日报     编辑: 刘聪
相关新闻
黑土摄影
电视新闻
电视新闻
电视晚新闻
数字新闻
参政议事
绥化专题外宣片
理论研讨
黑土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