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绥化市第六届劳动模范高环
新生命的降临总是伴着希望与喜悦,所以迎接生命的职业总是受到感激和欢迎的;而生命的消逝却总与噩耗、悲伤相连,因此为生命送行的职业总让人敬而远之。但在我市,有一位跟“死神”打交道的女人——绥化市殡葬管理所党支部书记、所长高环,却受到人们的尊敬和赞誉。
毅然投身殡葬事业
1996年,高环放弃市民政局机关的工作,来到殡葬管理所任副书记、副所长。家人对她的这次调动都持反对态度,同事也有泼冷水的,认为女同志不应该到那里工作。但高环对此却毫不在意,她想“自己下乡当知青那段苦日子都熬过来了,这算个啥困难。”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男人能干的工作,女人也能胜任。每一种职业都需要人去做,你是在帮助别人做好事,大家最终会理解你。于是,她说服了家人和同事,冲破各种世俗偏见,毅然决然投身于殡葬事业,一干就是20年。
在危难时勇挑重担
高环是一位敢作敢为的女性,同事都说她是“女汉子”。 2002年,社会上非法遗体运送车辆违规接运遗体情况比较严重。面对此种乱象,高环多次与司法部门协调沟通,并与殡葬工作人员顶住了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在各乡镇建立了殡葬服务站,规范了农村遗体运送车辆,制定了殡葬管理执法文书,填补了殡葬执法文书缺失的空白。
那段日子,高环几乎日夜坚守在岗位上,高度戒备,默默承受着工作的压力。
2009年,高环的身体状况出了问题,医生劝她要注意休息,家人也很为她担心。即使在放化疗期间,高环也没放下手里的工作。2011年,绥化市殡葬管理所、殡仪服务中心与殡仪馆合并一处办公。面对近1.5万个骨灰盒移位整体搬迁,高环投入到困难最大、矛盾集中的骨灰盒寄存迁移业务办理之中。当时已经到了11月份,她在与病魔作斗争的同时,带领工作人员在室内温度零度以下的恶劣环境中奋战了近3个月,实现了骨灰盒搬迁零差错、无投诉的预期目标。
最终,经过各级考核,2013年4月,高环提拔为市殡葬管理所党支部书记、所长。
在真情服务中赢得赞誉
职位的提升,带给高环的是喜悦,也是压力。角色的转换让高环有些不适应,她整天思考着如何从目前的管理状况中梳理出今后殡葬管理工作的发展思路。
高环善于管理,也敢于管理,向管理要效益。她亲自起草修改了《岗位责任制》。她借鉴省内外殡葬管理的先进经验,采取单位创收、到上级部门争取资金的办法,先后投入资金近3000万元,对市殡仪馆和双龙泉陵园进行了总体规划和科学布局,解决了殡仪服务档次低、不配套等问题。
干殡葬服务工作必须要有同情心、道德心,更要有事业心和责任心。工作上,高环是里外一把抓,身上的担子重、工作量大,但她从不叫苦叫累,总是怀着真情为群众服务。
“丧主满意,让逝者有尊严地离去。”这,是高环的工作格言。作为殡葬服务行业的领头人,高环处处想丧主之所想、急丧主之所急。死者的殡葬事务从头到尾她都为丧户悉心安排,善始善终。对死者家属提出的要求,甚至不是殡仪馆分内的事,只要是不过分的、她能做到的,她都以饱满的热情尽量满足他们,而且不求回报。
多年来,高环以不怕苦、不怕累、任劳任怨的工作作风,在全市殡葬服务行业中树立了一个标杆,赢得了群众的赞誉和组织上的褒奖。今年4月,她被评为我市第六届劳动模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