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绥化新闻网 > 本地新闻 > 要闻 正文
用“三个导向”领航市域经济发展
http://suihua.dbw.cn   2015-05-13 16:40:14

“适应新常态、聚力促发展”系列评论之二

  坚持市场导向、政策导向、问题导向,始终运用“三个导向”思考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使“三个导向”成为谋划工作、推进发展的基本遵循。这是时代的要求和现实的选择,也是推动经济加快发展的必由之路。

  市场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切经济活动的前提和出发点,要从市场需求开始,由市场需求决定并依据市场需求状况而定夺。坚持市场导向,这是时代的要求。

  政策是经济发展的最大资源。在政策的框架内行事,按照政策的要求办,顺着政策的趋势走,可以借势借力,获得来自国家层面、省级层面的大力支持,可以有效规避风险,在强调全面依法治国的今天,更有其现实针对性。坚持政策导向,这是现实的选择。

  问题是改革和发展的动力。改革是由问题的倒逼而产生,发展要从解决问题中来实现,直面问题,不躲闪和回避矛盾,在破解难题中才能创造机会,发现机遇,实现新的发展。坚持问题导向,这是推动加快发展的必由之路。

  坚持“三个导向”,实质是遵循了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坚持了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基本原则,体现了借势借力发展、敢于触碰矛盾和问题的智慧和勇气。

  在新常态下实现更大发展,必须坚持“三个导向”,用“三个导向”来领航市域经济发展。

  坚持市场导向,就要眼睛向外,勇敢地面对市场,顺应市场,掌握市场,实现市场为我所用。就要一切经济工作围绕市场转,一切产品从市场的需要出发组织运营,使本地的产品与市场需要实现无缝对接。当前对绥化来说,在项目建设方面,就要做好产业承接与产业升级并重的文章,充分利用对俄开发开放的地缘优势,独特的区位优势,便利的交通优势,以及盐碱地富集的土地优势,以及其他生产要素齐备的优势,大力度谋划和推进南方发达地区项目、产业转移承载地建设,通过吸引与本地资源联系紧密的项目和产业落地,生成不走的项目和产业。同时,注意选择科技含量高、环境影响小、单位面积投资强度大的项目,拉动升级优势主导产业。在现代农业发展方面,就要按照经济规律,从“产加销”换位到“销加产”,突出销售在生产经营中的指挥棒作用,通过以销定产、强化加工环节、带动基地壮大,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带动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在经济下行的大背景下,走出一条更好更稳更快发展的新路,实现“万绿丛中一点红”。

  坚持政策导向,就要善于利用国家和省鼓励和扶持经济发展的宏观政策,加大基础设施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实现脱胎换骨式发展。政策是最大的机遇,更是资源和生产力。政策资源的浪费就是最大的浪费,不善于用好用足政策就是最大的失误。现在,对绥化来说,能抓住的利好政策很多。国家层面,有“一带一路”发展规划,东北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规划、纳入到国家战略的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规划建设。省级层面,有“中蒙俄经济走廊”龙江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坚持推进数年的“五大规划”和“十大重点产业”发展规划,特别是哈大齐工业走廊、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等等。从政策层面看,不会有利空,只会有利好。关键是能不能抓住。要确定专门的组织来研究政策,确定专门的人员来对接政策,将政策的含金量变成发展的新能源、新动力。

  坚持问题导向,就要深刻审视市情,找准症结,对症下药。要坚持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不回避,不躲闪,寻找破解之道。当前,对绥化来说,最大的问题是产业层次低、质量不优,金融瓶颈制约,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相对落后,民生投入还有很大缺口,保障水平尚属低层次,等等。这些问题,需要直接面对,多方开动脑筋,下决心一个一个加以攻克解决。要设法提升思考力、领导力、行动力,改进工作推进方式,用改革创新的办法解决旧有矛盾,以及新遇到的问题。要变在前面,确保解决问题的“钥匙”常新。一方面要顺势而为,善于抓住机遇,从一个一个具体事情抓起,实现经济工作项目化。另一方面要头脑清醒,耐心细致地谋篇布局。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对能为的,要做到极致,追求最大化;对不能为的,要保持定力,勇于切割,不畏浮云遮望眼。

  “三个导向”是工作的基本遵循,同时也是检验工作成果的标杆。坚持“三个导向”,工作就会有方向、有目标、有动力,就会达成目的、实现既定发展目标。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和掌握“三个导向”的思想精髓,把它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指导工作,变成推动经济社会更好更稳更快发展的思想动力和智慧源泉。

 
作者: 本报评论员    来源: 东北网--绥化日报     编辑: 桑胜东
相关新闻
黑土摄影
电视新闻
电视新闻
电视晚新闻
数字新闻
参政议事
绥化专题外宣片
理论研讨
黑土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