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绥化新闻网 > 本地新闻 > 综合 正文
弘扬劳模精神 成就创业梦想
http://suihua.dbw.cn   2015-05-13 16:38:18
 

  劳动模范展风采。

  劳模代表徐涛作事迹报告。

  4月29日上午,北林区召开第三届劳动模范表彰大会,来自86个不同行业的劳动者获得北林区劳动模范称号。市委常委、北林区委书记李元学等领导为劳动模范颁奖。

  为了弘扬劳动者最光荣、劳动者最伟大的时代精神,充分调动北林区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热情,在五一国际劳动节来临之际,北林区召开第三届劳动模范表彰大会,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发挥劳模作用,进一步焕发劳动热情、释放创造潜能,引导广大劳动者通过劳动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评选劳模,名副其实

  ——把目光投向最基层、最苦最累的岗位

  劳模代表宋应喜带领全村人们奔向富路,引导全村青壮年到俄国去挣“卢布”,又通过真情招来客商落户新华村,解决了全村乃至全乡的一个招商难题,成为全乡首屈一指的富裕村。常年坚持“进门有一张笑脸,出门送一句祝愿”的基层民警姜绍辉,受到百姓的好评。一曼教师马俊红,二十多年如一日,育生如子,真情为学生付出。劳模精神正是在这一个个只知道付出,不知道索取的精英的身上无声地体现着,北林区劳动模范是90万热爱劳动、乐于奉献的劳动者代表。

  动人以行,其感必速

  ——搭建平台,让劳模发挥品牌效应

  来自北林区企业、农村一线和党政机关在内的八条战线上的80名劳模代表参加表彰会。姜绍辉、马俊红、宋应喜、宋永龙、徐涛、于海威6名劳模代表发言,他们在发言中结合自身岗位实际谈感想、讲故事,交流心得、畅所欲言,既回顾了自己在岗位上辛勤工作、发挥才干的先进事迹,又抒发了热爱劳动、奉献社会的人生理想。

  劳动光荣,奉献最美

  ——让劳模精神历久弥新,成为创造性劳动的典范

  一个劳动模范就是一本鲜活的教科书,使抽象的价值体系变得具体生动,可信、可亲、可学。在这次评选活动中,北林区坚持以忠诚党的事业、无私奉献、创优业绩、创新工作、开拓进取、服务人民为政治导向,大力弘扬劳动光荣,创造高尚的劳模精神,通过树立典型,褒扬先进,大兴争先创优之风,进一步掀起大奉献、大发展热潮,推动北林区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地向前发展。

  劳模速写

  真心为民的好城管于海威

  于海威,是北林城管分局紫来大队大队长,虽然他所管辖区偏于城市一隅,条件复杂,难于管理,但作为一名城管人员,他的习惯却是站在执法对象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实现了辖区由乱到治的转变,改变了城管工作在百姓心目中的印象

  今年正月初三,城区突然降了一场大雪,正值春节假期,说实在话,谁都不愿意大过年地离开亲人去忙工作,但为了不影响居民和车辆出行,于海威和同事们第一时间赶到单位组织人员进行清雪。从正月初三夜间开始一直到正月初九早上,整整一周时间,每天从早上5点一直干到第二天凌晨,每天只休息两个多小时,白天和环卫工人一起清理积雪,晚间组织车辆进行清运,让老百姓过一个舒心、交通顺畅的春节。

  城管工作不仅仅是管管垃圾、清清积雪,去年夏天城区下了一场暴雨,致使片区多位住户家里“洪水”爆发,这些住户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束手无策,急得六神无主。这时候,于海威带领全队人员带着水泵、沙袋等防汛物资,赶往居民家中蹚着齐膝深的污水进行“抗洪抢险”。帮老百姓搬东西、排污水、打围堰,每个人的衣服都湿透了,连续奋战了六七个小时。抢险结束后,辖区的老百姓与于海威他们成了好朋友和知心人。服务社区,方便百姓,于海威就是在这样一点一滴的小事中与社区群众心手相连,建设着自己的美好家园。

  谋事创业的好支书宋应喜

  宋英喜, 2007年换届选举,被村民推选为新华乡新华村党总支书记。

  他当上书记后,“开张”第一件事就是修路。通过争取上级支持、跑企业化缘、村自筹等多种方式,将全村每个自然屯的主路进行了硬化,屯内路也铺上砂石,有专人养护。

  新华村有几位村民在俄罗斯种菜,收益可观,但规模很小。宋应喜在他们回家过年时,把他们请到家里喝酒谈心,希望他们能带更多的村民走出国门挣“卢布”。在他们的张罗下,全村现在有20多人走出国门到俄罗斯务工,每人每年的收入都在10万元以上。2002年,宋应喜利用新华村离城较近的优势,成立了工程队,带领村民搞工程。经过这些年的不断发展,工程队发展成公司,拥有各种塔吊、起重机等大型设备和车辆30多台(套),各类建筑工人70多人,已经可以承接各类工程项目。新华村村集体一没积累、二没资源,要想发展只能靠招商引资上项目。宋应喜偶然得知哈尔滨森鹰窗业要建新厂,马上登门求见老总,介绍区位、人力、资源、成本等优势,又拉来乡领导推荐,再通过实地考察和真诚相处等,企业决定把厂子建在位于绥兰路5公里的新华村二组,一期占地1万平方米,投资7000万元。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宋应喜帮助他们跑立项、跑规划、跑审批、协调施工,解决纠纷。一期现已投产达效,年加工1.3万立方米复合材料,产值8780万元,利润1300万元,利税550万元,解决了全村70多人的就业问题。

  胸怀全局的副局长宋永龙

  宋永龙是北林区水务局副局长,负责防汛抗旱,协助局长抓项目建设和管理工作,说起本职工作,从不认输,抗旱打井,头头是道,防洪抢险、河道清障,冲锋在前。但他为人所知却是因为“不务正业”,在招商引资工作上出了“大名”。

  2012年,宋永龙在北京探亲,和亲友的朋友们聚会,听人谈起绿色生态农业和择址建造酒厂的事情,觉得机会来了,身边正好带着《绥化市北林区招商引资优势推介》这本小册子,给在场的各位老总进行了传阅,又推介起北林区的优势,引起了在场老总们的浓厚兴趣。过了一个月,他们就应约而来,通过现场勘查和与百姓座谈、走访,肯定项目所在地水质、环境地形、地势符合酿酒,对北林区的资源优势和招商政策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同意在此建厂投资。就这样,一个1.8亿招商引资项目敲定了。在酒厂建设中,吸引了更多的客商来到北林区,对北林区的资源优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陆续投资建设了新项目。一是在双河镇斗胜村完善了酒厂接待中心,接待中心装修风格独特,古典园林景观设计,现已投入使用;二是在四方台南山建设了酒林,在现有的7万平方米内,栽种了优质天然林下自然生长的法国梧桐、水曲柳、胡桃楸等名贵乔木12万株,树间开挖、砌筑酒窖,用陶坛储酒封藏,工程已开工,苗木已栽种完毕,管理站房及院落也已建完;三是在四方台民吉七一村山下(民吉三线)开发建设了旅游度假项目。

  汗沃百花的好教师马俊红

  马俊红是一曼小学教师,二十几年来,埋头耕耘在小学这方热土,一颗心定格在这里,交给孩子们。

  班里有个叫钟涛的男生,一直被父母疼爱娇惯着成长,一天,他的父亲因病突然去世了,母亲因为承受不了这样的打击,开始精神恍惚。突然失去了父爱母爱,让他开始敌意地对待每个人。看着孩子的变化,马俊红每天早上给孩子带去早点,中午带着他一起吃饭,晚上把他带回家,一起做作业。慢慢地,钟涛在班级和同学们有笑脸了,也愿意和人沟通了,班级的一些活动他还主动参加了,原来那个活波好动、乖巧可爱的钟涛又回来了。

  由于长时间的劳累,马俊红的视力出现问题,医生要求她住院治疗,她恳求医生把治疗方案给她,医生很不理解,她解释说:“我是一名教师,学校还有很多孩子等着我上课呢!”之后的治疗过程中,她白天正常上班,晚上两组点滴,从没有耽误过教学。去年,马俊红又因突发急病住院做了手术。住院期间,她每天上午抓紧时间出好复习题,由在医院工作的家长带到班级。晚上,她又忙着批改家长带回来的班级作业。每隔两天就给班中的学生写一封信,总结情况、做好思想工作,并安排班长每天在晨会课上读给同学们。就这样,在医院的她仍然和学生们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在小升初检测中,马俊红所带的班级取得了北林区第一名的好成绩。

 
作者: 魏青波 刘峰 付东星    来源: 东北网--绥化晚报     编辑: 刘聪
相关新闻
黑土摄影
电视新闻
电视新闻
电视晚新闻
数字新闻
参政议事
绥化专题外宣片
理论研讨
黑土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