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绥化4月19日讯 4月17日,全市旱田播种植树造林现场推进会议在青冈召开。市委副书记、市长王金会强调,各地要统一思想认识,抢抓播期,坚持标准做好保墒,为今年秋季丰产增收打好基础。抓住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机遇,深化农业各项改革,加强科技示范园区建设,优化种植结构,坚持抓牢产业项目建设不动摇,推进三产融合发展,加快绥化现代农业发展步伐。
市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刘兴东,副市长王国俊,市农委、林业局、农机局主要负责同志,各县(市)区政府主要领导、主管农业领导和农委、农机部门、林业局、农技推广中心负责人及部分农机合作社理事长参加了会议。
与会人员先后参观了青冈县和众现代农机合作社引进墨西哥艾特尔现代农业园区种植技术的播种现场、民政镇保安村护路林造林绿化现场和民政镇公平黏玉米种植示范园区、公平玉米高产创建示范园区和柞岗镇红升玉米高产创建示范园区播种现场,听取了各现场典型经验介绍。市农委副主任门贵昌在现场详细讲解了播种技术要点,提出坚持播种标准、施肥标准、选好品种和化学除草等技术要求。市农机局长杨振明在现场详细讲解了农机具播种机使用操作技术要点和注意事项。
王金会指出,与3年前相比,绥化农业种植发生了可喜变化,农业机械马力大了,播种机械先进了,能够复式作业保住墒情,土地连片种植面积越来越大,整地标准、种植标准和现代种植模式已经达到全省先进水平。全市干部群众认识到科技、机械、现代生产模式的重要性,为绥化3000万亩耕地变成大工厂,给企业提供充足的加工原料,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王金会要求,各地要统一认识,加强宣传,动员农民参与到现代农业建设中来,让农业真正成为绥化经济的基础。以保墒为核心的标准作业是今年春播的重中之重,在保证第一积温带5月1日、第二积温带5月5日、第三积温带5月10日完成大田播种的前提下,争取再提前两天结束播种,为秋天提前收获降低粮食水分创造条件。播深以压实4~6厘米为宜,播种密度亩保苗4500~5000株。机械播种要达到标准,做好机械调试,培训好播种机驾驶员。以抗旱保墒为核心的播种作业,播后镇压要及时跟进,最好镇压两遍,做到保墒、封墒、用墒。化学除草时调节好雾化喷散,做好播后苗前封闭除草。玉米生产要在提高产量、降低成本上下功夫,争取用3年时间在科技示范园区里实现亩提高200斤粮食产量、增加300元效益的目标,然后再用2年时间在大田全面实现这一目标。
王金会强调,要抓住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机遇,深化农业各项改革,加快绥化现代农业发展的步伐。绥化在农业生产技术上已经走出了自己的经验模式,在改革创新上也要走出适合绥化发展的路子。不断深化改革内容,总结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的经验、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完善措施,做实做强。在金融改革、土地确权等方面,各地都有自己的成功经验和模式,要总结好完善好。加大金融创新力度,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能不能发展壮大,关键在于金融能不能创新。要深入研究中央一号文件有哪些适合绥化现代农业发展的政策,研究省委省政府出台的有关现代农业发展的各项政策,用这些政策指导和推进我们的现代农业。
王金会强调,要加强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做好试验示范,带上要延长、点上要加密、标准要提高、形式要创新,让合作社多种形式进入示范带和科技园区的建设。
王金会强调,要优化种植结构,调整玉米的种植品种,调整饲料种植面积发展畜牧业,调整黏玉米面积降低商品粮面积。改善种植模式,提高种植标准和粮食品质,提高效益产能。蔬菜是逐步调整壮大的重点,研究抓好种植品种、市场需要、保险冷藏、冷链物流等工作。
王金会强调,要坚持抓牢产业项目建设不动摇,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建立起由种得好、养得好向加工好、卖得好转变,由大基地、大粮仓向大工厂、大厨房、大粮商转变的观念,推进电子商务与智能农业同步配套发展,把种养加销各个环节产生的利润都在绥化体现,实现吃干榨净,把农业资源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农民就能实现富裕,有了楼房也能搬得进、住得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