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心的市民稍加留意就会注意到,在中小学校的周边,不仅房价高,房子的租金高,那些烧烤摊、零食店的生意也异常火爆。这些零食店里的廉价小食品,其质量和安全性如何,回答不容乐观。因为记者在调查暗访中发现,很多廉价的儿童小食品都属三无产品,这些产品中有大量添加剂成份,有的小食品的添加剂的种类达到15种之多,很难想像长期食用这种产品,会对尚未长成的身体造成怎样的伤害!
廉价零食店包围中小学校
现在,城区内的各个中小学校旁各式各样的零食店、小吃店、烧烤店等为满足孩子们舌尖欲望,已经对学校的大门口形成包围之势。在第九中学校门对面,记者粗略统计了一下,针对学生们开设的小商店就有10余家,有三四家是小文具店和精品屋,其中大部分小商店附带经营袋装食品,一些无生产日期、无厂名厂址、无保质期的“三无”产品赫然摆在柜台上。在尚志小学旁的一个小卖部里,记者随手拿起一包产地为重庆的“泡椒牛板筋”,发现上面注明的保质期为3个月,但却没有生产日期。走访中记者发现,几乎每所学校周边的小商店都出售此类食品,这些孩子们喜欢的小食品大多都是“三无”产品,卫生安全状况令人担忧。一名和记者熟悉的张姓商贩告诉记者,学校门口出售的许多食品都来自市区内几家小食品批发市场。记者在中直南路上的一家小食品批发市场发现,这里的小食品种类非常多,有些被严令禁止的产品也在公然销售。
舌尖上的童年竟是如此不堪
4月1日中午,正值放学高峰,记者走访了城区的几所中小学校,穿着校服的中小学生三五成群,一出校门口,就挤进了附近的零食店里。
在广盛西街某小学附近,53岁的张大妈随着学校的下课铃声,也打开了零食店的大门。张大妈的店很小,所售商品主要是孩子们喜欢的零食类,大人们很少问津,因此,不到放学时间,她的门一般都不开。张大妈说,来她这里的学生都是熟客,能够轻车熟路地找过来,而且带动同学、朋友来消费。
张大妈的小店不到10平方米,狭小的空间堆满了零食,很多零食包装显眼位置标注为“牛排”、“牛肉”、“牛筋”、“羊排”等字样,仅在不显眼的地方标注上“面食”等字样,售价都非常低,大部分是5毛钱一包,最便宜的甚至只要2毛钱。这样的包装很容易让人混淆。
张大妈对记者说,家长一般都担心学生在外面乱吃,零花钱控制厉害,因此学生们能买的零食不会很贵,她也只进一些大众化的零食,售价大多5毛钱,主要是迎合学生的消费能力。
由于正值学校放学,张大妈的小店顿时热闹起来,二十几名学生排队进入店内选购零食。张大妈见状,把各种小零食摆在人行道上,供学生们选购。
学生们最喜欢的都是5毛钱食品,小食名称为牛肉丝、辣羊排串、豆腐干之类的麻辣食品,各式各样。 在张大妈的推荐下,记者买了几十种这样的小零食,无论什么口味一律5毛钱。记者仔细对照配料表发现,无论是牛肉、羊肉还是豆干都是由面粉、香料和添加剂配制而成,而添加剂的名目更是五花八门,甜蜜素、柠檬黄、阿斯巴甜、安赛蜜、丙酸钙……一袋小小的辣条标注的添加剂居然有十几种之多。
有学生不吃正餐吃零食
4月2日下午,记者在北四西路某小学旁的小店看到,小学生把小店面围得水泄不通,大部分学生选择的都是5毛食品,上面标识“牛肉干”、“鸡翅”、“留香展翅”、“水煮鱼”、“北京烤鸭”、“热狗肠”等字样,以麻辣味居多。隔着塑料袋包装,就可以闻到一股强烈的香味。
店主告诉记者,这种零食对孩子们的诱惑特别大,“味道浓烈,刺激食欲,搞得他们都不爱正经吃饭了,听说很多孩子中午吃几口就倒掉,然后跑去买零食,有的一买就几十包,大家分着吃,反正很便宜。”
一名正吃零食的小学生说,这些零食味浓,很辣很香,大超市没有卖,大家吃了还想吃,非常刺激。一般喉咙辣得生疼时,他就会买一瓶冰冻饮料,猛喝的同时感觉非常舒服。接受记者采访的多名店主都表示,这些零食销路最好的就是香辣类零食,学生们吃了还想吃,甚至有不少人会上瘾。
对此,有营养专家告诉记者,这些大量使用香精、添加剂来增加味觉的儿童食品,容易使孩子对浓烈味感形成依赖,而不爱吃牛奶、蔬菜等清淡却有营养的食品,长此以往,会影响其他方面营养的摄入,导致膳食结构不合理、不均衡。
在采访中,记者在某零食店随手拿起一包麻辣条,用手一撕,一股浓烈的香料味扑面而来。入口一尝,麻、辣、甜,味道着实很重,多吃两根,舌头开始发麻,而旁边的学生却吃得津津有味。这包麻辣条标注的产地是郑州某食品有限公司,针对其外包装上印着的卫生许可证号,记者遍查卫生部、河南省卫生厅、河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部门的卫生行政许可,都没查到这个号码。 在人和西街某小学附近有一家炸鸡柳流动摊贩,档主一边忙着收钱,一边用拿过钱的手抓着鸡柳下油锅炸。在一些煎炒类、烧烤类流动摊档上,摆着许多青菜、豆腐、鸡翅等各类食品。放学时间一到,不少学生走出校门就直奔这些小摊档。一位5年级的同学称,这些摊点的鸡翅味道很浓,比家里做的正宗许多,他每个星期都会来买。
“原装进口”零食来路不明
第九中学对面的一家文具店,店里不仅售卖文具,还摆放了各种零食。这些零食琳琅满目,包装精美不说,还出现了不少外国食品。
“这些食品都是原装进口产品,每袋要1元到2元不等。”一名中年妇女模样的店主介绍,她们比其他小店稍微高档一点,但多数零食的价位仍然是5毛钱。该中年妇女掏出几袋零食向学生推荐,称是韩国原装进口的,只要2块钱。包装上基本全是韩文,大家根本看不懂。
据了解,根据《产品标识标注规定》,产品标识所用文字应当为规范中文。可以同时使用汉语拼音或者外文,汉语拼音和外文应当小于相应中文。
店主解释,这是她从韩国经销商进的一种糖类零食,对于其它的也是一无所知。至于原料和食用方法等产品介绍,要懂韩语的人才能看懂。在这堆外国食品的货架中,记者还看到所谓来自日本、泰国、越南等地方产的零食,包装标示都用这些国家的文字所写。 记者在现场看到,来选购这些所谓国外食品的学生,多数是初一以上,高一以下的女生。
调查提醒:
畅销零食的添加剂最多达15种
记者在这些校园周边的小店购买了24种畅销零食,发现虽说名字写的是肉,原料都是面粉,主要分两大类,调味面制品和膨化面制品。之所以能散发出浓烈的肉香味,主要是添加剂的缘故。几乎所有的小零食都列出了甜蜜素、脱氢醋酸钠、山梨酸钾、食品香精、鸡粉、葱香粉等添加剂成分,一般都会使用5种以上添加剂,最多者添加剂达15种。
据了解,在食品化学污染物和有害因素常规的监测项目中,就包括小零食中含有的着色剂:日落黄、柠檬黄、防腐剂山梨酸钾、甜味剂、甜蜜素、糖精钠等,而上述在24种小零食中都普遍存在。
记者在一款名为“神雕侠侣”的香辣片上发现,配料包括优质面粉、水、食用油、辣椒和味精等7种,但食品添加剂却高达11种,包括脱氢乙酸钠、山梨酸钾、丙酸钙、阿斯巴甜(含苯丙氨酸)、甜蜜素、糖精钠、钮甜、食用香精、日落黄、焦糖、单甘脂、呈味核苷酸二钠。一些麻辣食品本身还含有大量的辣椒粉等配料及防腐剂和食品添加剂。
虽然外包装拙劣,但都标出了产品成分、生产厂家,基本都有QS食品生产许可证,大概这就是店老板所说的:不怕查,都是正规食品。
在24种5毛零食中,有3家企业工厂不存在,有2种无QS号。记者登录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网站,查询这些产品和企业时,发现QS认证里有15款不能打开详情,这个标志怎么来的令人生疑。据我市质监局相关人士介绍,有些厂家可能因投诉太多并集中尚未解决,或者被检查查处未见整改,就可能导致不能打开详情。 同时记者还发现,一些企业和食品还上过“黑名单”。最受孩子欢迎的“辣条”是河南新郑一家食品厂生产的,这家企业在2011年被列入“河南省88家不合格产品企业”之一,他们的主打产品正是麻辣调味面制品。而潮安县南盛实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南盛牌好的吃麻辣鸡丝(直接挤压型膨化食品)、潮安县真香实业有限公司生产的香发牌蓝锅巴(油炸型膨化食品)都曾检出不合格而遭曝光下架。
校方:无权禁止只能引导
对于家长带零食到幼儿园给孩子们吃,很多幼儿园虽未明确禁止,但负责人表示,不希望孩子养成好吃零食的习惯。“幼儿园每天下午会安排一顿点心,一般是包子和豆浆或者五谷稀饭,孩子们都挺喜欢吃的,放学时应该不会再饿。”一位私立幼儿园的负责人说。
在北林区另外一家幼儿园,记者了解到,他们是严格禁止家长把零食带到校园里给孩子吃的。“如果出了校门,我们就不管。但从目前情况看,家长们都遵守得很好,没有人带零食来给孩子们吃。”该幼儿园负责人说。
曾在尚志小学任教的一名老师称,每天放学后,学校周边的零食店都会爆满,许多穿着校服的学生结伴地购买零食。“我们是很不提倡吃零食的,还不如早点回到家吃晚饭!”该名老师说。 一位小学校长一脸无奈地对记者说,虽说学生们爱吃零食对身体不好,校方也不教育孩子们吃那些廉价的小食品,但是学校没有权利禁止学生吃零食,最多只能提醒他们到正规商店购买有牌子的食物。但学校周边也没有什么好的商店,都是一些杂货店,还有不少露天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