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绥化新闻网 > 本地新闻 > 精彩点击 正文
刘淑波 智能化养出“生态猪”
http://suihua.dbw.cn   2015-04-08 20:25:57

  3月18日,过午的阳光洒在庆安县致富乡新富村新村生猪养殖合作社内,整齐化一的猪舍,整洁一新的院落,闻不到一丝难闻的气味,让人很难把这里跟养猪场联系起来。

  把记者迎进考究的办公室内,刘淑波热情地说:“你先参观一下我的猪场。”不待记者反应过来,但见她纤指如飞,熟练地在大屏手机上敲击,不一会儿,一幅幅流动的画面出现在手机屏幕上。

  刘淑波说,不管在哪儿,打开手机,就可以看到她的那些宝贝们,吃得好不好,长得壮不壮,尽在掌握。

  40岁的刘淑波,明眸善睐,衣着时尚,从哪个角度看也不像个“猪倌”,但是刘淑波,不但是个猪倌,还是个大猪倌,年出栏生猪7000头以上。

  刘淑波是土生土长的新富村人,26岁那年离土创业,去四川等地卖过烤饼,开过饭店,赚得人生第一桶金,2005年投身建筑行业,多方筹资80多万元,在伊春支撑起一家塑钢厂,看起来秀气纤弱,可是办企业却风风火火,厂子效益越来越好,成了当地村民中的创业明星。

  2011年末,“大佬”形象的刘淑波突然做出一个颠覆性的决定,回村办养殖场。

  家财万贯,带毛的不算。很多人劝她慎重行事,她却坚信,只要不蛮干,踩着别人踏出来的路,就可以边学习边成功。

  几经考察、学习,哈尔滨英瑞斯养殖场智能化、生态化养猪的模式,让她眼前一亮,她决定原样“照搬”,跟哈尔滨英瑞斯饲料有限公司签订合同,按照公司要求标准生态化养猪,英瑞斯负责回收生猪,每年至少要完成3000头任务。

  英瑞斯是集饲料经营和生态猪肉经销于一体的集团公司,公司每个养殖基地,都遵循智能化可追溯标准建立,每块销往市场的肉都要从源头确保绿色和生态。卖健康肉的路线,让这个公司快速发展成省内肉类企业龙头。

  没有经验的刘淑波要给大公司做供应基地,攀紧大龙头,她的底气来自于新富村有养殖经验的养猪户们,养殖场成立之前,她就联合7户当地养猪大户组建起新村生猪养殖合作社,并跟全村中小型养殖户建立起半松散型合作关系,加入她的合作社统一养殖,她将高出收购价一毛钱回收生猪。

  按照要求,2012年初,刘淑波筹资170万元,在新富村建起占地6000多平方米的标准化、智能化养殖场。按照合同,英瑞斯公司负责全程技术指导,并回收所有生猪。

  换防护服、穿防护鞋、紫外线消毒,一系列准备后,记者走进猪舍,闻不到通常猪舍的异味,但见一头头肥壮的小猪活蹦乱跳,嘴里发出憨憨声音,像是表示对我这个“不速之客”的欢迎。吃的是纯粮食,喝的是纯净水,住的是能洗澡、能听音乐,卧室、餐厅、卫生间分离的“集体公寓”,猪粪便直接进入沼气池无害化处理,刘淑波的猪每天健康快乐地成长着。

  同时,在立体化、生态化养殖的基础上,配上了现代信息技术,那些安装在养殖场各个角度的传感器,忠实地记录着养殖全过程,刘淑波的养殖场发展成了一个接受英瑞斯公司远程监控、可追溯的原料供应地。

  现代化、流程式养殖,这一年,刘淑波和她的合作伙伴们饲养的猪娃们健康成长着,年末一算账,总出栏2996头。

  “随意抓几头民间的猪,混在中间,也不见得被我们发现,你这不是顶着没完成任务、违约的风险吗?”面对公司负责人的询问,刘涉波坦然地说:“只要是我送的,一定是按规定程序养殖的生猪,即使未完成任务受罚,我也不想做假。”

  诚信,为刘淑波赢来了更坚实的合作,养殖规模迅速壮大,2013年出栏5000头,2014年出栏7000头。

  而且,2014年,当生猪市场进入价格低谷的当口,刘淑波依然享受着毛猪每公斤17元的高价。

  生态化、智能化、产业化,刘淑波把传统养殖技术跟现代信息技术嫁接,让养殖社“小舰舨”靠上龙头企业“大巨轮”,不管市场供求如何上演价格波动“过山车”,她也自然稳赚。

 
作者: 陆洪莲 安雅心    来源: 东北网--绥化日报     编辑: 桑胜东
相关新闻
黑土摄影
电视新闻
电视新闻
电视晚新闻
数字新闻
参政议事
绥化专题外宣片
理论研讨
黑土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