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绥化新闻网 > 本地新闻 > 综合 正文
良师益友是图书
http://suihua.dbw.cn   2015-04-01 17:35:39

  四句引言

  世界文豪高尔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作为人类一员的我读了几十年书却没有多大进步,那原因不在书上。

  我为什么要读书?因为求知欲使然。李大钊先生有言:“知识是引导人生到光明与真实的灯烛。”

  小儿子与我相反,从小就不爱读书。为此,我没少打他,但没起作用。可见,热爱读书要有自身内在的原动力支持。

  二十几年前,我到北林区兴和朝鲜族乡看农村文化建设。那里最好看的风景是家家户户都有藏书。那些常年同稻田打交道的少数民族兄弟尚且劳动不忘读书,我等如不读书岂不惭愧!

  窗外听书

  小时候,“我一家饥寒交迫度时光,哪里有书在家中藏?”穷到什么程度?用“身无御寒衣,家无隔夜粮”的俗话说来毫不夸张。生在穷人家,却偏偏有个读书的强烈愿望。五六岁时,院里“上屋”有一位老先生开私塾,南北两炕,书桌摆上,教十几个有钱人家子弟坐在那里,摇晃着上身念《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蒙学读物。那朗朗书声对我是极大的诱惑,但因一个“穷”字把我挡在门外。偏偏自己不死心,没办法,就站在窗外听。几天后,也记住了书中一些句子,只是不会写那些字。晚上放学前,读书声变成了哭叫声。因为念一天的书晚上要背诵一遍,背不好的就被先生打手板,疼得挺不住就哭喊。这时我想,我若念书,绝对不能挨打。

  听了一二年之后,连听的权利也没有了。八岁那年开始给有钱人家放猪、放牛、放马,做农活,直到十三岁。

  小学念书

  霹雳一声震天响,家乡来了共产党!穷苦人翻身了,我们穷孩子渴望念书的美梦成真了。十三岁(1948年)上小学一年级。走进校门,如同来到一片新天地;拿到书本,如同饥饿已久的乞丐,得到美食,狼吞虎咽般地读。不到俩月,一年级全年课本让我读得烂熟,再没啥学的了。班主任教师让我跳级,在二年级半年学了全年的课,期末考第一名。再往下念三年级……那时小学六年制,我用四年学完。老师看我是读书的“料”,就让我考初级师范,继续读书。

  没读够书

  能上师范读书,心里特别感激我的小学校长,尤其是我的恩师,立志要用读好书的优异成绩作为对他们的回报,毕业后也成为“他”——一个优秀的人民教师。

  在师范上学时我更热衷语文课,学习兴趣更浓,这和语文老师对我的教导、帮助和鼓励分不开,使我受益颇多,我永不忘怀那位“一日为师,终身为母”的张老师——她是女性。

  可惜,还没到学习期满,中途就被选拔参加了工作,在校读书时代到此结束。我带着没读够书的遗憾,依依难舍地离开了学校、老师、同学和我的良师益友——书(留给没书的同学了)。

  背包读书

  我的工作流动性大,常年在全省各县农村转,两三个月才回一次家( “家”是对别人而言,我八岁开始就孤身一人),但是还能挤出时间与我的“良师益友”——书“交谈”。我准备了一个书包,每次下乡时都连借带买装满一书包背上。古人有“负薪”、“挂角”,我比他们优越多了。

  我们是夜间工作,白天走路和休息。我就占用一些休息时间读书。同志们玩时我很少参加,他们动员我,我便对他们说,我书比你们念的少,文化水平太低,我得“补课”。实际情况也真如此,正经在校读书时间只有四年多,再去掉寒暑假,学习时间实在少得可怜,文化水平能不低吗?

  欠债买书

  买书是我一“癖”,见到书店、书摊就“迈不动步”,从不空手离开。这一“癖”让我饱尝了读书的快乐,同时也吃了一些苦头。

  在衣兜里异常干净的上世纪60年代,单位经常派我去省城办事。这回到大书店买书的机会多了,每次进城必进书店;每次进店必给书店扔下一些钱,买回一些新书,也有些时候省下饭钱买书,挨点饿也高兴。但是,省的没有花的多,公出每天只补助四角钱,杯水车薪。这样,每次公出回来都报不上账,只好写欠条,下月发薪时扣。由于我经常公出,所以经常欠债。财务一边扣,我就一边欠,积累了几百元债务。起初批评我“违背财经制度”,后来上升到“侵占公款”。生活会上,财务和领导“上纲上线”地批评,我无理辩驳,只好认错检讨,那滋味,苦!苦!!苦!!!

  那里白天工作忙,只好晚间读点书,困难是照明不足。你要看书,电停了;等你睡了,电来了。没钱买蜡烛,自制了一个小煤油灯,在昏暗的灯光下看了几年,眼前多了俩专用200多度的玻璃片子。

  今年八十岁了,看见喜欢的书还在买,只是不欠债了。这些年买的书装满了两个大书柜。去了淘汰和送人的,还有1000多册。价格最低的3分钱,最多的2000元(套)。我买回书来都记在一个小本子上,经检点发现一个毛病:种类太庞杂,国家图书分17大类,我几乎类类都有,怎么能读得了?告诉朋友们记下这个教训。您如想博览群书,也要突出重点买,因为人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我那1000多册书,把“吃奶劲”都使上了,粗读过的也不到百分之八十,更谈不到精读细读了。

  再次念书

  1985年,成为北京人文函授大学学生兼绥化地区辅导站负责人。12门必修课,三年学完,主要靠自学,辅导就是听录音,没有条件到学校听教师讲课。这次学习对我是千载难逢,机不可失,我十分珍惜这个难得的学习提高机会,故学习更加努力。因为是在职念书,自学都是工余时间。假日全用来看书,平时下班再滞留办公室一两个小时,上班没“活儿”时偷着看一会课本。功夫没有负我,毕业考试每科都在90分以上。

  “大学”毕业了,知识确实增长不少。但我仍觉头脑空虚,应知而没学的东西浩如烟海,已知的不足沧海之一粟。我想,把人类创造的知识财富更多地装进自己的脑海,不算窃取,也不算自私。故此,今生余下的岁月,我仍要不停歇地读书。是党给了我第二次生命,并培养教育我从一个粗俗的小农民成长为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的一员;是书使我作为人应具有的品格得到升华。书,是我不折不扣的良师益友,我要让他伴我度过桑榆晚景,直至生命的终点站。

 
作者: 王耀辉    来源: 东北网--绥化日报     编辑: 桑胜东
相关新闻
黑土摄影
电视新闻
电视新闻
电视晚新闻
数字新闻
参政议事
绥化专题外宣片
理论研讨
黑土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