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绥化新闻网 > 本地新闻 > 精彩点击 正文
躬身沥血育桃李
http://suihua.dbw.cn   2015-04-01 17:35:39

——记庆安县版画工作室主任、省美协会员魏巍

  今年55岁的魏巍,依然洒脱干练,现任庆安县文体局版画工作室主任。微微弯曲的腰背和满头花白的头发,镌刻着他在版画创作和培育版画创作人才时的艰辛。

  他的学生说,魏老师是为把我们培育成材累弯了腰、熬白了头、费尽了心血。

  魏巍,庆安版画的领军人物。

  1984年,25岁的魏巍被分配到庆安县文化馆工作,当年,因为年轻有文化,被组织派到哈师大进修。一年后,专升本,选修油画专业。五年后,毕业。当时,魏巍有留在省城的机会,可他毅然回到了原单位。他说,我是庆安送出来的,我不能忘本,我要把艺术的根扎在庆安。

  当时的庆安县文化局文化馆馆长是吴玉林,从师于“文革”时下放到庆安的黑龙江省“北大荒版画”领军人物曹楣,也从此奠定了庆安版画以后发展的基础。魏巍从省城学成归来,看到“北大荒版画”那种粗犷中带着细腻、奔放中不失柔情的酷似东北男子汉风情,被感动了。正如饥饿人扑到面包上,又似流浪汉找到自己的家,当时在油画界已小有名气的他,毅然放弃了自己熟悉的业务,拜吴玉林为师,专工版画。

  正所谓“名师出高徒”,加之魏巍对艺术的天份和勤奋,恩师吴玉林退休后,他顺理成章地接下了庆安版画领军人物的大旗。也正因为理解了“名师出高徒”的内涵,魏巍更明白弘扬庆安版画独木难“刻”的道理,之后,他把更多的精力投放在培育版画创作人才、让庆安版画“万紫千红春满园”上。

  “得道多助”,魏巍的想法和做法立即得到庆安县委、县政府的支持,并提升他为文化馆副馆长,负责“招兵买马”,搭建庆安版画工作室。

  提起当时招人的情景,魏巍说,那简直是火暴了。因为他既是负责人又是主考官,他家平时几天都接不了一个电话的座机,突然铃声不断,被打爆了,有领导、有同事、有亲朋,还有素不相识的人,甚至有人直接把钱送到他家里。最后,他不得不拔下电话线,睡觉躲到单位。

  考试那天,魏巍还请来省城名师监考。最后,县里给了7个名额,他仅招上吴卫、许明计、王佳梅、王玉柱、肖若冰5人。他说:“艺术宁精勿滥,来不得半点污染,既然上级信任咱,就不能给人家以后添罗乱。”以后的事实证明,魏巍的五大弟子,都成了黑龙江省乃至全国的版画大家。

  采风,是绘画艺术汲取生活色彩必不可少的关键性一步。为了让学生们更多地感受生活、感受自然,魏巍事必躬行,亲自带领学生钻山沟、进农家,既体验到了“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冷峻的美,也感受到“风吹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温馨的情。正如他的学生王玉柱所言,跟着魏老师采风,疲惫在身,大美在心。

  在学生们眼里,魏巍是德艺双馨的老师,而他自己却始终把自己摆在一个小学生的位子上,因为他知道,学无止境。为了让自己和学生们的技艺进一步提高,魏巍先后多次聘请大庆画院马洪文院长、省画院于承佑院长等省内外大家来庆安传道授业。于承佑院长被他对艺术的执著所感染,2008年开始,每年在省画院培训时为庆安版画工作室倒出5个人的住宿间和工作室,并且免费食宿,还要求他们的参培人员每人每年创作出一幅作品参加第二年的省展。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魏巍的躬身沥血,不仅培育出一批版画专业人才,还培养出王真、王和岩等一大批业余版画爱好者,使版画成为庆安县享誉省内外的文化品牌。仅去年,全县版画就有12人次获得省级以上奖项。其中,在全国美术展览中,有2件作品入展;在第十二届全省美术展中,有4件作品分别获银奖铜奖和优秀奖,首创庆安美术界历史。版画作者王洪君的作品《乙炔厂的雨后》和魏巍的作品《沸腾的钢厂》入选国家工业版画展。

 
作者: 陆红莲 陈驹    来源: 东北网--绥化日报     编辑: 桑胜东
相关新闻
黑土摄影
电视新闻
电视新闻
电视晚新闻
数字新闻
参政议事
绥化专题外宣片
理论研讨
黑土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