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绥化新闻网 > 本地新闻 > 精彩点击 正文
徐维 高粱地里“淘金”记
http://suihua.dbw.cn   2015-03-23 16:13:15

  进入3月,尽管依然春寒料峭,但农民的春耕生产已经箭在弦上,徐维这几天就特别忙:“往年我们种的是683,今年我想试试693,积温差不到100度,产量却差很多。”

  3月12日,记者见到徐维时,他正在跟省市相关专家对接,论证今年选用积温在2250度的酿酒用高粱品种农杂693品种。

  海伦市东风镇位于丘陵地带,相对于平原地带,土质相对贫瘠,当地在历史上就有种植高粱等小杂粮的传统。2010年末,一个偶然的机会,东风镇文化村村委会主任徐维接触到省农科院杂粮研究所专家焦文杰:“我是包括芬酒等大酒厂的顾问,你要是能种出酿酒用高粱,我包你销路。”

  焦文杰的一番话点燃了徐维心头的寻求致富火种,当即回村组织有意愿种高粱的农民, 2011年初组织30户农民成立徐维杂粮种植合作社,当年集中经营2000多亩高粱。

  庄稼地里打了半辈子滚,徐维对种田特别有研究,敢于创新,他借鉴玉米大垄做法,采用1米大垄方法种植高粱,每垄6行苗眼,看得焦文杰直跟着担心:“你这样的种法,我没试过,有点担风险啊!”

  “应该能行,不行明年再改回来。”

  当年秋天,高粱熟了,但见一个个沉甸甸的高粱穗子一个挤一个,齐刷刷满眼红,每公顷产量9000公斤,最高达到1万公斤。焦文杰又惊又喜,没想到眼前这个敦厚的庄稼汉子,挑战了他这个技术权威。

  徐维大垄种高粱成功范例不胫而走,吉林、辽宁、河南等地的相关专家纷纷前来考查“取经”。

  最让徐维提气的是,一辆辆大挂车开进屯,以每公斤2.2元的高价拉走了全部高粱。

  眼见着大把票子进了腰包,同村的农民眼热了,2012年入社农民达到110多户,全村2.3万亩土地,加入徐维合作社的有1.1万亩。

  徐维和他的合作社出名了,不但成了佳木斯、双城等地酒厂的合作伙伴,北大荒集团、四川的酒业集团都上门来寻求合作。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正当徐维和他的合作社社员们赚得盆满钵满的时候,2014年高粱歉收,市场大行情也进入谷底,到年末一算账,每公顷收入4000多元,还不如种玉米。

  种高粱的农民动摇了,徐维却说:“越到这个时候越要挺住。”让徐维挺住的动力有两个,一是年头不能老不好,今年不好,明年也许就好了。二是种了这么多年高粱,已经有了固定的客户群:“那些酒厂不关门,我种高粱就有账算。”还有一个重要支撑,徐维说:“那就是专家焦文杰。”

  焦文杰作为我省高粱种植方面的专家和教授,每年担负着新品种的繁育推广任务,同时也是很多大酒厂的技术顾问。这几年,春天的种子、化肥,夏天的中耕管理、秋后的销售,都有焦文杰的援手,焦文杰说他愿意跟徐维合作,因为“徐维有胆识、有思想,做事也稳”。焦文杰已经把徐维的合作社发展成他的科研基地和实践基地,每年都要带着研究生和技术员前来做课题。

  别人种地栽了跟头,会想着退一步,而徐维却“偏向虎山行”,还要种积温要求更高的品种,这不这个春天一直在跟焦文杰热线对接,让我们期待徐维再度给我们带来惊喜……

 
作者: 罗佳 安雅心    来源: 东北网--绥化日报     编辑: 桑胜东
相关新闻
黑土摄影
电视新闻
电视新闻
电视晚新闻
数字新闻
参政议事
绥化专题外宣片
理论研讨
黑土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