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绥化新闻网 > 本地新闻 > 综合 正文
教辅书泛滥的深层透视
http://suihua.dbw.cn   2015-03-12 15:16:57

  新的学期又开始了。学生们背着书包涌向了学校,在他们硕大的书包里,不仅有正规的课本,还有各种各样的教辅书。而在开学之前的一段时间里,市区各大书店教辅书专柜前又忙碌了一阵子,书店老板们也因此赚了个盆满钵溢。

  教辅书,是我们这个特殊的应试教育体制下的衍生品,它一直以来是学生们沉重的负担。由于教辅书越来越多,越来越贵,它也成了一些学生家长们沉重的经济负担。同时,这些教辅书也束缚了学生们的时间,扼杀了孩子们的想像力和创造力。教辅书何时不再满天飞?其实,这个问题只是一个表象,在这背后,是广受诟病的应试教育体制带来的种种弊端。

  应试体制,谁不买谁就吃亏

  每个学期开学前后,按照老师的推荐去买教辅书,几乎是每个学生和家长们的必修课。在书店教辅书的专柜里,各类教辅“宝典”令人眼花缭乱,家长们看着哪种都觉得有用,有的家长则一股古脑地大部分买下,并在心里盼望着能通过这些教辅书让孩子的成绩有所提高。赵老师是绥化市第九中学高中部的语文老师女儿正读初中。虽然她不主张题海战术,但还是随大流地为孩子买了一些教辅材料。赵老师对记者说,从上初中开始,女儿的学校要求每个学生买一本语文教辅书《教材精讲》,英语和数学的教辅书用的是《一课一练》,除此之外,老师还会印卷子,题目和市面上卖的一些教辅书的题目差不多。赵老师深谙目前应试教育的弊病,也想给孩子创造一个宽松的学习条件,但一想到别的孩子们都游在题海,都购买成堆的教辅书,心里就不踏实,也只好给女儿去买教辅书。赵老师说,在当下的应试教育体制下,如果不随大流,孩子在升学方面肯定会吃亏。而与赵老师有相似想法的家长不在少数。

  题海战术,束缚学生多维思考能力

  顾名思义,教辅书的作用就是辅助教学使用的书籍。那么,教辅书在当下的学校教学中到底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呢?事实远比我们想象得复杂。

  《一课一练》是行销我市多年的教辅品牌,不少中小学都推荐学生使用这本教辅书,它与教科书相配套,每一课配一套题目,以巩固知识点。但对学生来说,它的意义不仅仅是巩固,而是获取答案。不止一个学生向家长反映,平时测试或期中考试的题目,就出自这本教辅书。刚读初一的男孩小松说,《一课一练》涵盖了考试的知识点,另外一个品牌的语文教辅书,他们月考卷都是上面的题目。也就是说,做熟了教辅书上的题,就有可能在考试中拿高分。学习由此变成对答案的追逐,而失去了其本来的意义。

  赵老师对女儿用的语文教辅《教材精讲》很不以为然,这是学校要求每人在开学时必须买的一本教辅书。据她所知,这本教辅书被多所小学使用。赵老师说,它根本就是语文老师的“教参”,精细到标点符号的运用,哪句话讲出了作者什么心情,全部标注好了。

  很多人大概都有赵老师这样的体会:自己读书时,学生是不能看到“教参”的。如果学生连老师要讲什么都知道了,他还会觉得有必要上课吗?而这本“教参”不仅发到女儿手中,还要求他们在课前阅读。如果有同学上课没能全部理解,课后看看巩固一下也无妨,但课前阅读实在让人难以接受。这样的情况下,教师似乎已经失去了传道授业的作用,同时在课堂上,学生也会失去求索新知识的欲望。

  赵老师认为,其实,在语文课上,所谓的标准答案真的并不重要,有些问题可以有很多答案,有些学生通过自己的想像力给出的答案,不知要比“教参”上的标准答案精彩多少倍,但因为不是标准答案,再精彩也会被判错,这无形中就扼杀了孩子们的想像力,失去多维思考的能力和意愿,孩子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会大打折扣。

  鱼龙混杂,谁来借我一双慧眼

  教辅书的长期侵袭,让很多家长进入了“教辅越多越好”的认识误区,导致一些学生成天泡在题海里,不做,总怕被别人超越,做,又有大量重复,浪费宝贵时间。而实际上,在利益的驱使下,教辅市场乱象纷呈,很多教辅书粗制滥造,质量低下,别说对素质教育,就是对广受诟病的应试教育也是有害无益。

  绥化市第三中学校长袁恒梅说,教辅书市场很不规范,好的教辅书无可非议,但有些却是粗制滥造,抄来抄去,有些题目和课程设置完全不符,有些题目大同小异,甚至一样的也有,但都在发行。这种现象的背后是一个巨大的利益链条:市场需求量大,钱好赚。

  鱼龙混杂的教辅书市场,无形中加大了选择的难度。绥化市英俊小学教师蒋冬颖说,大多数家长因缺乏鉴别能力,只有采取多买、乱买的方式,防止挂一漏万。只有少数家长具有识别和遴选的能力,他们具备相当的知识储备,对孩子也比较了解,才能选择出适合自己孩子使用的教辅书。

  绥化市第二中学的张老师说,教辅书质量参差不齐,质量高的教辅书很少,应由老师为学生选择,他们最有经验,知道哪些教辅内容恰当,难度适中。她认为,不同的学生应根据各自程度分别选择教辅书。

  张老师认为,出版教辅书虽说是市场行为,但涉及基础教育,教育部门应加以监管。有些“教参”式的教辅书,是否适合提供给学生们?还有些粗制滥造的教辅书,能否予以查禁,或是在出版发行前多把把关,以防止粗制滥造的教辅书流入市场。

  机械训练,学生们普遍缺乏应变能力

  做大量教辅题目虽然能在应试中提升一定的分数,但其弊端是显而易见的,而且弊远远大于利。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学生课外阅读时间大大减少,主动思考的意识和能力退化。有些孩子埋头死做题,有时甚至连题目小小的改变都不能适应。

  赵老师对记者说,人都是有惰性的,让他在动脑筋的作业和背诵的作业中选择,大多数人会选背诵,长期通过背诵方式引导他的思维,自然就失去思考能力了。

  赵老师所在中学的学生素质普遍不错,但在小学和初中形成的靠记忆学习的方式很难改变。上语文课时,让学生回答问题,学生张口结舌,面面相觑,而当她一说“这个记下来”时,学生马上埋头卖力地记。对此,很多其他老师也有同样的反映,感到学生已经习惯于反复做题的机械性训练,缺乏或根本不知如何思考。

  赵老师认为,初中阶段,背记的东西还比较多,靠教辅一遍遍重复,有一定的效果。但到了高中阶段,没有思考能力,是不可能得高分的。随着教育体制的一些探索性改革,现在高考的语文和数学题出得都很活,考的是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的学生整个高三一年做了很多题目,高考成绩出来完全达不到预期分数。对此,绥化市第一中学的一位地理老师也有同感,她认为如今的高考试题已经对学生处理大量信息的能力提出很高要求,靠死记硬背拿不到高分。赵老师说,因为一直做高三教育,看现在的小学和初中的教学,很着急。不过,她也认为,确实有些孩子的学习能力有限,连基本的算术都难以应付,这种时候只能靠拼命做题,去应付考试。所以,采取怎样的学习方式,还要有针对每个孩子的特征,有的放矢。

  【专家视点】

  应试教育的评价体系是教辅书生存的土壤

  绥化市教育学院一位资深的教育专家对记者说,一种特定的评价体系是一种教育教学方式的基础。我们现在推行的是应试教育,评价一个学生的优劣,靠的是分数,评价一个学校的优劣则靠的是升学率。而高考制度本身有很大部分内容是考学生的知识点和所谓的熟能生巧,要在这样的考试中有好的表现,基本就要靠题海战术。在这样的情况下,教辅书的泛滥就是一种必然。

  这位专家介绍说,国外的教育方式也是由其评价体系决定的。他们的评价体系推崇的是学生的多维思考能力。比如在语文教学中,他们从来也不设置标准答案,一个问题会有很多五花八门的答案,谁的想像力越丰富,谁的答案就有可能获得高分。比如一个初中一年级的法国小女孩某天的家庭作业是探讨世界各国的妇女地位。这位小女孩查阅了大量资料后,写出了一篇好几页纸的文章。这位专家对现行的教育体制忧心忡忡:现在我们教给孩子们的都是一查就知道的知识,而国外教育孩子则立足于解决问题的思辨能力,教育理念的高下一望而知。因此,我们的教育体制一定得改,而且改革一定要从理念上先改,首先要确立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然后再设计方式,重要的是要着重培养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身心健康、个性鲜明的创造型接班人。

 
作者: 李海军    来源: 东北网--绥化晚报     编辑: 刘聪
相关新闻
黑土摄影
电视新闻
电视新闻
电视晚新闻
数字新闻
参政议事
绥化专题外宣片
理论研讨
黑土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