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抗灾夺丰收抢前抓早组织备春耕生产 适应新常态深化改革促增收增效升级发展
东北网绥化3月8日讯3月6日下午,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朱清文深入北林区调研备春耕生产。朱清文强调,要深入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和中央及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问题导向去重视生产难题,以规律导向去研究解决办法,立足抗灾夺丰收抢前抓早组织好备春耕生产,做最坏的打算,做最大的努力,争取最好的收成。要深化农业生产体制机制改革,积极主动适应发展新常态,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农民增产农业增效,推动“三农”“四化”统筹同步升级发展。
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王桂芝,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王兴彪,市委常委、北林区委书记李元学参加了调研。
朱清文走访了田地源农资市场内的商店,查看了农资购置情形,询问经营业主销售形势以及农资价格等情况。朱清文强调,要加强农资市场监管,采取新措施指导监管农民合作社农资购置,保证农民使用质量好、价格合理的农资。要宣传引导合作社及农民认购正规生产厂家的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确保不发生假冒伪劣农资坑农事件,使农民投入获得高效益。
人勤春来早,大地又忙春。车行在秦家镇的稻田间,白皑皑的地里有农民在清理积雪准备扣棚,有的农民正忙着给水稻育苗大棚覆膜。据介绍,秦家镇水稻育苗大棚清雪已达到80%,大棚扣膜全面展开。在民兴村种粮大户张悦水稻育苗大棚扣膜现场、种粮大户李景江家,朱清文询问他们去年种了多少地、收入怎么样,今年备耕生产有什么困难。张悦、李景江告诉他:现在党的惠民政策好,大家干劲足,对今年农业大丰收还是有信心的!朱清文祝福他们今年继续获得大丰收,生活越来越好。
在北林区盛昌种业公司,朱清文与北林区部分干部群众进行了座谈,共同探讨今年春耕生产面临的新问题,研究解决的办法。
朱清文强调,备春耕生产是农业生产的关键环节,我市农业备春耕生产进入到关键时刻,也遇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通过调研看到中央和省委关于“三农”工作的精神在基层得到了认真贯彻落实,基层在实际工作中也有了一些有针对性、有成效的举措。作为农业大市,我市农业生产要深入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和中央及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要立足抗灾夺丰收抢前抓早地组织好备春耕生产,做最坏的打算,做最大的努力,争取最好的收成。
朱清文强调,我市“三农”工作形势较好,现代化大农业建设发展使全市多年丰收产生了积极效益,给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增力带来了很好的成效,增强了发展基础实力。一定要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做好增收增效等重点发展文章。要适应市场新变化新需求,改变一家一户与市场衔接不紧密不匹配的格局,通过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扩大规模经营等措施真正使农业经济、农村经济融入市场经济,实现增收增效。对阶段性、结构性的过剩要有理性认识,要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为战略目标,强化粮食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强农业效益。要调结构增效益,研究好市场需求,科学调整种植结构,突出调整品种、调整品质,真正实现农民增产农业增效。要强化建设质量追溯体系,打造智慧健康农业,随着农产品检测体系不断完善健全,寒地黑土生产的农产品所富含的健康元素得到人们的认知认可,我们绥化的农产品一定是优质高价。要研究降低生产成本,产量降下来了,但质量一定要搞上去,才能使价格升上去,真正实现优质高效。要研究过腹增值、加工增值、流通增值等工作,通过发展畜牧业、建设龙头企业、扩大销售渠道等举措增加农业发展效益。要加大土地规模经营,通过效益引导农民进行科学有序地流转土地,促进农民再就业创收增收,推进新型城镇化,实现城乡一体化统筹发展,改善民生。
朱清文强调,面对今年农业生产的不利条件,要提高农业生产应对自然条件、抵御灾害的能力。今年“春脖子”短,去年耕地底墒较差,冬雪少,这些不利条件叠加使春耕生产劳动量加大。因此,要立足抗灾夺丰收做好备春耕生产,强化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生产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要采取有效措施确保积蓄“桃花水”,力争一次播种保全苗,增加农业丰产丰收保障系数,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要抢前抓早开展备春耕生产,采取有措施化解突出问题。朱清文强调,要深化农业生产体制机制改革,积极主动适应发展新常态,转变工作理念思路,采取有效措施推动“三农”“四化”统筹同步升级发展。农业生产有困难,但也有办法出路,更有改革创新的发展空间。总结坚持我们自己的思路经验做法,学习外地的先进经验,研究现实的困难问题,制定有效管用的工作措施办法。要加强新型经营主体建设发展,这是发展现代化大农业的根本。引进有实力的产业化龙头企业,培育企业家型农业经营队伍,提高农民素质,建设全产业链的农业产业化模式。要改革指导农业生产的工作理念和机制措施,各级党委、政府及涉农部门要积极适应市场经济的新要求,把工作转向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粮大户等提供准确的信息服务,积极破解流通、加工、服务、金融改革等难题。要抓好典型,靠典型说话带动,通过"经济吸引、典型示范、骨干带头、服务保障"提高农业生产效益。要有意识地突破改革重点,以问题导向去重视生产难题,以规律导向去研究解决办法,着重抓好培育经营主体、加工销售、流通服务等重点改革工作。要教育引导农民解决越区种植等问题,这是确保质量实现增收增效的关键环节。要关注农资质量、贫困户种地难等热点难点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妥善解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