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农业大县,兰西县把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与乡增财政、村增积累、户增收入的“三增”发展目标拧成一股绳来抓,并驾齐驱,收到多赢效果。
让有为者有位
让有为者有位,这是兰西县近年来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始终坚持不变的原则。在去年年末“两委”换届工作中,兰西县105个村党组织中新当选28个村党支部书记,使村级领导班子逐步走向年轻化、知识化。奋斗乡光明村30岁共产党员张铭,领办了玉米种植合作社,规模经营面积达到1500亩,有40余户农户纳入合作社,去年增收22.5万元。张铭此次被选举为村党支部书记,成为全县最年轻的村党支部书记。光明村村民十分服气地说:“跟着凤凰飞的是俊鸟,我们相信张书记能把全村都带富。”
选能人治村,充分发挥农村致富能人“带头富、带领群众富”的作用,是兰西县农村快速实现“三增”的捷径。全县共聘任43名致富能人挂职村“两委”副职。目前,到村挂职的致富能人共组织劳务输出5600人次,帮助引进投资超千万元的产业项目12个,与贫困户结成共建对子108个,落实帮带资金272万元。去年“五·一”前夕,兰西县委表彰奖励了以杜忠宝为代表的100名致富能人,在全县产生了较大影响。
兰西县紧紧抓住合作化大农业、种养殖基地、农村产业协会迅猛发展的有利契机,打破以村为主体设置党组织的旧方式,按产业链模式,根据党员专长、产业特点和发展需要,分门类组建了种养基地党支部、合作社党支部、产业协会党支部、农村中介组织党支部等。目前,全县新的农村党组织已发展到36个。
另外,从2012年8月至今,兰西县共集中选派了105名县直部门、县直部门下属事业单位、中省直部门主要领导挂职村党组织第一书记、选派210名科级干部、后备干部、大学生干部挂职村“两委”班子副职、选派105名县直部门大学学历年轻干部联乡驻村入户,促进“乡增财力、村增积累、户增收入”工作,加强了村级组织工作力量。
为有位者搭台
扶上马再送一程。兰西县县委、县政府主动为农村基层党组织搭建“舞台”,让他们唱好“三增”大戏。
兰西县推行了基层党委联支部、委员联党员和党员联群众的“三联”工作机制,共建立县处级领导农村党建联系点15个、社区联系点10个、企业联系点16个、基层党员领导干部党建联系点560个。去年至今,共召开组织生活会200多场,讲党课100余场,为基层解决党建工作实际问题360多件。
他们还依托东北农大、山东潍坊、县委党校等培训基地,举办村党组织书记各类培训3期、105人;成立了农民职业技术培训学校,对村党组织书记进行现代化大农业、土地规模经营、中信合作等知识培训。
兰西县将农村、社区党组织活动经费和基层党员干部培训经费全部纳入财政预算,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列支。对“两新”党组织工作和活动经费,主要从企业管理费中税前列支,党员缴纳的党费全部用于开展党建活动,确保基层党组织“有钱办事”;他们还认真落实农村干部激励保障机制,全面兑现在职和正常离任干部工资待遇。
为了给农村基层党组织搭建活动平台和场所,兰西县采取“上级投入一块、县级补贴一块、乡村自筹一块、党费解决一块”的办法,累计投入1620万元新建改建扩建村级活动场所92个,确保农村基层党组织有场所议事。
党群合唱“三增”戏
年轻化、知识化,让兰西县农村党组织焕发勃勃生机,抓党建、促“三增”,带领群众早日奔小康,成了这里党员和党组织的一项首要任务。
兰西县依靠自身产业优势,共在种植、养殖、加工、劳务、运输等方面重点培育了100个党员示范户和示范点,在工业园区、产业项目、亚麻产业、民猪产业、蔬菜产业等方面培育了50个党建示范基地,有效地组织农户到党建示范点或示范基地学习管理经验和种养殖技能,提高致富本领。北安乡平安村党支部书记王永权,带头创办的玉米种植合作社,规模经营土地1万多亩,是玉米种植的党员示范点,每亩可增收300元左右,吸引了周边几个村的农民前来学习、取经,先后被省电视台、省经济报报道。
近年来,兰西县在农村党组织中开展了“六带头”主题实践活动。通过组织农村党员干部带头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组建家庭农场、组建互助联合体、领办小型加工企业等。目前,全县各类合作社发展到730个、家庭农场发展到550个、农户互助联合体发展到520个,辐射带动农户两万多户,促进农民人均增收1500元。临江镇富河村农民党员、挂职村委会副主任杜忠宝,以千万元农机合作为依托,规模经营土地3万亩,释放劳动力1600人。
目前,“作表率、比贡献、促发展”、“我是党员我带头”、“争当岗位标兵、争创一流业绩”等主题实践活动在兰西农村开展得红红火火,党员干部带领群众致富的热情日益高涨。兰河乡红卫村挂职村副书记边明亮一个人带出周边村860人常年在沈阳、大庆、满洲里搞劳务,年带动农民增收2000多万元。康荣乡农民党员、麻编经纪人郝金凤,组织全乡1000多名妇女搞麻编,年人均增收8000多元,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