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省市两级人大代表、哈尔滨银行绥化分行党委书记、行长韩知众的履历表,清晰可见的是他临危受命的传奇人生。
他在哈尔滨银行管辖行领导的位置上17年间,哪家支行相对落后,他就会被派到哪家支行。在他的带领下,所在支行的业务规模和盈利水平都成番论倍地增长,迅速改变落后的局面。
2008年,总行派他到双城筹建支行,他毅然挑起这副重担。仅用3年时间,便创造了主要经营指标在当地金融机构排名第一位的骄人业绩,为自己的职业生涯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2012年9月,正当韩知众在双城支行大展身手的时侯,面对成立三年,已经拥有7家网点,存款仍在10亿元左右徘徊,经营业绩连续两年系统内排名末位的绥化分行,总行领导再次将目光聚焦到了韩知众身上。临赴任前,他向总行领导立下军令状:“两年之内,绥化分行的存款一定要突破30亿元。”
两年多时间过去了,韩知众所立军令状完成情况如何?
翻开哈尔滨银行绥化分行的统计表,上面清晰记载:2014年12月末,分行存款余额已突破35亿元,贷款余额达18亿元。上任两年时间,存贷款余额增长了3倍,增幅在全市11家金融机构中排名第一位。分行的经营业绩也一跃跻身全行17家分行前三甲、省内分行第一名。
巨大的变化被很多业内外人士称之为奇迹。
奇迹从何而来?
上任之初,面对千头万绪的工作,韩知众连续召开三次工作会议进行动员部署,统一思想。全体员工在他的思想感召下精神振奋,信心倍增,面貌焕然一新,全行上下迅速形成了团结干事的浓厚氛围。结合实际提出了分行三年战略发展目标:存款一年突破20亿元,两年达到30亿元,三年达到40亿元。到2015年末,总体经营状况达到区域“好银行”标准。
在这一战略目标的引领下,全行吹响了加快发展的号角。2013年6月末,绥化分行的形象和地位发生了惊人的大逆转。在总行半年绩效考核中,绥化分行由一直以来的倒数第一直接跃升至正数第一。在全员人数和岗位均未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成绩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得不引发人们对思想、决策和战略作用的深入思考。而此时,韩知众到绥化分行任职仅9个月。
韩知众深知,良好的内外部环境对于企业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为改变分行内外部沟通不顺畅的现状,他提出了“内外兼修”的工作思路。在强化内部沟通方面,他亲自组织召开座谈会,听取各方意见,建立了有效的沟通协商机制,消除了部门之间的壁垒,形成了共同推动事业发展的强大合力。在对外沟通方面,他充分发挥自身社交能力强的特点,积极与市委、市政府、人大、政协及市直部门领导进行广泛接触,并利用参加省市人大工作会议及下基层调研等机会,迅速同各县(市)区主要领导、企业界知名人士建立了密切联系,同相关部门建立了有效的信息沟通机制,实现了客户资源共享,使一大批资金实力雄厚、发展前景广阔的招商引资企业落户哈行,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推动了自身业务的发展。
企业要想永葆生机和活力,必须有好的机制支撑。韩知众上任后,主动下基层,征求各级班子的意见和建议,针对各类“积弊”问题,实施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在班子建设上,他充分放权,使各级班子成员有职、有权、有责任,形成了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在人才培养和使用上,他秉持公心,坚持原则,不屈于权贵,敢于碰硬,面对金钱的诱惑、人情的干扰和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他不为所动,坚持让有才能、有魄力、有上进心的普通家庭出身的孩子拥有平等的竞争机会,彻底打破了“寒门难出贵子的定律”,让广大员工看到了奋斗的希望,燃起了拼搏的信心,迅速形成了推动事业发展的强大力量。
作为一名有着丰富工作经验的行长,韩知众十分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同时他也收获了多项荣誉:他先后荣获哈尔滨市“十佳公仆”、省“五一”劳动模范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奖项,并连续两年被总行授予“优秀共产党员”和“卓越个人”荣誉称号,2014年还凭借卓越的品牌宣传能力和突出的个人影响力,一举摘得总行级“品牌大使”荣誉称号,在各分行行长序列中,仅此一人。
作为一名省市人大代表,韩知众十分关心社会的发展,积极承担企业和个人应尽的社会责任。为了帮助企业和个人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困难,两年多时间里,他下基层调研100余次,足迹遍布全市各县(市)区的政府部门、企业、商场及乡镇村屯。哪里有困难,哪里就能看到他的身影。针对客户提出的困难和问题,他总是急人所急,现场召开会议研究解决办法,最大限度地达到群众满意。他这种雷厉风行、务实高效、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深受广大群众的好评。
人大代表为人民,韩知众认真履行人大代表光荣而神圣的职责,积极建言献策。每年省、市人大会议期间,他都要精心准备,花费大量时间调研,上交议案。两年来,在省市两级人大会议上,韩知众共提交议案19篇,充分体现了他履职尽责,关注社会发展的责任和态度,议案也受到了省市主流媒体的特别关注。
光辉荣耀既往事,扬帆起航映未来。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诸多机遇和挑战,韩知众表示将一如既往地关注民生,服务地方经济发展,默默地在黑土地上耕耘,去播撒更多的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