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绥化新闻网 > 本地新闻 > 综合 正文
春节你花了多少钱?
http://suihua.dbw.cn   2015-02-26 13:33:47

  春节作为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在人们心目中有着重要独特的地位。如今,随着经济、社会各方面的发展,个人和家庭在春节的消费情况、消费观念和过年态度等方面也在发生着变化。尤其是在春节期间的消费,无论是消费的金额范围、消费的活动内容还是礼品赠送的对象、礼品种类的选择等方面都呈现多样化。

  春节是人们一年中最重要的辞旧迎新的节日。年夜饭、红包、礼品等方面的消费是一种人情、面子等传统风俗的具体体现。羊年春节过后,记者就“市民的春节观念和消费情况”进行了随机采访,采访结果显示,受访者普遍表示每到春节压力都很大,大部分受访者春节期间家庭消费总额都在5000元及以上。

  节前囤年货,过节期间和家人逛街扫货,给小孩红包,给亲朋好友送礼,每年春节都是消费的高峰期。记者了解到,市区大部分受访者春节放假期间家庭消费总金额在5000元以上,其中食品与日用品作为春节消费的比例较高,节日聚会、压岁钱支出和礼品赠送,朋友聚会等都是春节消费主要方面。

  市民葛明是一家装潢公司的员工,38岁。他说,亲朋好友难得聚在一起,春节过后又是走亲访友的高峰期,推杯换盏自在情理之中,所以自然要多一些开销。他这个春节大约花了4000元左右。“办年货,买肉、鱼、鸡、排骨,各种青菜,糖块,水果、饮料、酒等,这些就花掉了近1000来块;又准备了5个红包,双方老人一家一个红包500元,孩子一个红包200元,哥、姐家的两个孩子各包一个200元的红包,这就1600元;还有去看望几个长辈买茶、买酒又花掉了近1000来块,又和朋友们聚了两次,公司领导一直很照顾他,为了表示感谢送了张购物卡。”葛明说,每年过年他和爱人都要精打细算尽量减少开销,因为年年如此,可劲花实在是花不起呀。

  “过年了,年夜饭是必不可少的,提前在饭店订了一桌16人的年夜饭。因为人多所以没在家做,出来吃省事。”干个体的赵女士说。对于年夜饭,赵女士表示,有的饭菜做起来挺费事也挺费时间的,吃完后还得收拾很长时间,所幸就去饭店吃了。不过,她认为如果人不太多的情况下还是在家里吃,因为在家里吃热闹一点,毕竟过年要在家里嘛。

  赵女士说,家族亲戚多,每年过年都是大家聚在一起挨家过,今天都聚在她家了,初二就各回各家了。她估算了一下,过这个年她花了20000来块。年夜饭再加买各种食品、用品,又给儿子换台电脑,再加给孩子和老人包红包。赵女士说,过年了,吃的喝的都多买,让孩子们可劲吃,图的就是喜庆、乐呵,只要家人都高兴就行,钱虽然花了不少,但可以再赚,只要家人快乐、健康就行了。

  在某事业单位上班的小李,老家在哈尔滨。他说,每年春节都回去过,老爹老妈不让买东西,但是过年了,不可能不买,礼品得买,红包得包,这是必须的。他表示,作为儿子,不能在父母身边照顾他们,心里已经很内疚了,再不为他们买点东西那就说不过去了。“每年过年都会给父母买水果、糖果、肉类、鱼类,特别是平时也用的豆油,米、面等。给他们钱他们不要总是给孩子偷偷地拿回来,所以我就给他们买东西。今年给他们换了一台电视,以前的有点小,他们上了年纪看不清了。”小李说,父母一直都很节俭,也一直教育我不要浪费,但是现在条件比以前好了,该吃就得吃点,该穿就得穿点了,毕竟他们年龄都大了。小李说,春节买吃喝、互送礼品、和朋友聚会,都只是人们欢度春节、增进交流、休整身心的多种形式。通过这些形式,人们所表达和期待的还是对新一年的美好憧憬、对平安吉祥的共同追求。虽然花了七八千块,但乐在其中。

  开饭店的小徐,带着父母去三亚过的年。她说:“父母天天在店里帮忙干活,也没有时间出去玩玩,正好过年放假就带他们出去玩玩,他们年龄越来越大了,身体还不算太好,所以趁他们现在还能旅行时会多带他们到处走走。”小徐说这趟出行共8天时间,回来机票再加住宿、吃饭和旅游景点门票,亲戚朋友带礼物,还有为闺密买了一部手机,大约一共花了5万多块吧。小徐说,父母有点心疼钱,但是出去玩了就不能怕花钱呀,不管怎么样带着他们出去溜达溜达,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这就是最高兴的事。

  家住广顺街的钱大爷,今天68岁了,是一名退休工人。儿子女儿都在外地打工,没有回来过年。钱大爷说:“孩子们忙,来回折腾一回还不少花钱,就不让他们回来了,我们老两口一样过年。年前我上街偷偷给老伴买了一件外套,花了200多元,她要知道肯定不能让买。”钱大爷说,老伴省吃俭用大半辈子了,现在条件比以前好了,应该好好享享福了,但是孩子们却没在身边,不过没事,我身体很好,我照顾她。“我买了老伴喜欢吃的水果、坚果还有糕点,农村的小鸡、猪肉等,一共花了2000来块。”

  两个月前刚结婚的明亮和佳佳脸上洋溢着甜蜜的笑容,明亮说,过年包了三个红包,一个500元给爷爷,另外两个各200元给了侄子和外甥女。另外,姐姐送给他们小两口一部电子相册和一套音箱。明亮说,这个年没花什么钱,吃喝都是父亲准备的,再过年就得自己准备了,因为自己成家了,不能再靠父母了。

  此外,部分外来务工人员表示,自己回到老家后辛辛苦苦一年的工资过个年会花掉很大一部分,受面子、人情关系的影响,聚餐、请客、打牌等的开销很难避免。在市区某眼镜店打工三年多的蔡先生每年都会回老家过节,在他看来,在这过春节比老家省钱,在老家过年的话就算再节省的人都得花掉一大部分工资。不过,尽管碍于中国人传统的面子和人情观念,春节时会产生较大的经济压力,但抱着“在外面哪怕是当了一年的孙子,过年回家也想装装大爷”的心态,他每年春节还是会回家过。他和爱人回去这一趟,给父母买衣服、包红包,给亲友长辈买礼品,给孩子包红包,再加来回路费等花了近万元。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超过七成的受访者在春节期间进行礼品赠送。在礼品赠送方面,家人、亲戚、同学、朋友成春节礼品赠送的最主要群体,领导、公司上司、老师、同事紧随其后。在礼物种类方面,食品、烟酒与礼金成为送礼的主要选择,同时,电子产品和购物卡也占有一定比例,送礼愈发多元化。同时,出于真心实意送礼的对象以亲戚、家人和朋友为主,老师、领导上司、同事的占比均较低。

  采访中,市民杨志说:“有的家庭为孩子们准备了很多新鲜的水果、蛋糕、鲜奶等,但是最后没吃多少都烂掉了或是扔掉了;还有很多家庭人口不多但是却做了一大桌子菜,结果上顿吃下顿吃,最后吃腻了,也都倒掉了。中国人大部分都是这样的,讲究面子,无论什么东西都得多买,宁可吃不了扔掉也不能买少。其实这属于浪费,没必要的,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平时吃的也是这些东西,所以过年也吃不了多少,无需准备太多。”有市民表示,春节消费非常集中,而且在节日喜庆气氛的影响下,人们在消费的时候更随意,更大度,但是春节只是一个节日,和家人、朋友团聚或是与同学、同事互赠礼品这是正常的,如果因为春节消费而影响其余时期的经济生活,或产生浪费那都是不合理的。只有合理的消费,春节才过的愉快,又不会增加经济负担,所以一定要理性地看待春节。

 
作者: 蔡秀凤    来源: 东北网--绥化晚报     编辑: 刘聪
相关新闻
黑土摄影
电视新闻
电视新闻
电视晚新闻
数字新闻
参政议事
绥化专题外宣片
理论研讨
黑土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