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绥化2月25日讯 2月1日是星期日,笔者坐车连看了庆安县几个村医诊所,所到之处,村医连声赞叹:“村医配套改革措施好,给我们吃了定心丸,激发了为农民服务的积极性。”一直门庭冷落的村医诊所,开始火爆起来。在欢胜乡永利村村医门诊,见到72岁的刘某,老人喜笑颜开地说:“现在村医对病情能诊断,买药又零差价,谁还会舍近求远,跑到大医院挤着去看病。”从这些情景中笔者欣喜地感受到,庆安通过医疗制度改革,已经打牢织密村医这个医疗“网底”,真正使村医成为既信得过又靠得住的农村医疗队伍。
庆安有村级医疗诊所113个,村医358名。随着基本药物零差价销售走进农村诊所,农民成了最大受益者,然而村医却迎来新挑战,一直以靠卖药赚钱的时代宣告结束,国家又不发给“皇粮”,村医积极性如何激发,成为基层医疗改革的最大难点。庆安县政府和卫生部门在国家没有明确说法的情况下,他们在基本药物制度和新农合制度的框架下,进行了前所未有的改革,探索出“定心、选人、提质、创收”的配套改革措施,使村级卫生所迅速走出医改困境。
定心。由于村医身份、待遇补偿、退休养老等问题尚无明确的政策规定,实现药品零差价以后,村医的切身利益受到巨大冲击,一度产生委屈、焦虑和担忧。对此,庆安不等不靠,他们选择17个村卫生所,涉及村医74人,首先进行试点改革。对涉及改革的村医,县政府作出三个明确规定,享受村干部待遇,对身份有了明确说法;每月给村医1300元补贴,确保基本生活收入;享受养老保险制度,个人每月交70元,交足15年,便可拿退休金。这三个“明确”给村医吃了定心丸。试点卫生所还由县里出资进行医疗设备改造,并对房租、取暖、水电费进行补贴。这些措施和办法实行后,村医精神焕发,全面起动公共卫生服务,对60岁以上的老人、孕妇、慢性病人、精神病人全部进行免费体检,为每人建立了健康档案,开展上门送药送医服务。
选人。经过考核筛选,全县村医留任358名,调整181人,基本建起一支群众满意的村医队伍。村医也把群众的信任变为激励,更热心地为农民服务。新胜乡新柳村村医刘宪臣是一名老中医,他服务百姓从不计回报,不畏艰辛,一心一意用真情解除乡邻病痛。不论任何时候,病人找他马上去,病人不能动他就背,病人起不了床他就扶。村里有个83岁的老人患肝病,他隔三差五就跑去,不但进行治疗,还给予心理安慰,老人说,“我碰上你这个好医生,死了也心甘了。”
提质。庆安县村医60岁以上的占到16%,都由老村医支撑局面。如果不形成人才梯队,将面临队伍断层的威胁。为此,县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建立定向培训机制,将村医培训纳入全县人才培养规划,有计划地选择年轻医生到县乡医院挂职实习、或举办短期培训班,或到大专医院院校深造,全面开展业务培训。同时他们还建立严格的考核机制,促进激励村医钻研业务水平,提高诊治本领。民乐镇民乐村村医刘闯是个中医,为使自己成为全科医生,他多次参加知名教授举办的特色医疗技术培训,精到掌握了“火针疗法”、“走罐疗法”、“刺血疗法”、“透皮疗法”等中医疗法,很受农民欢迎。
创收。对村医的创收,庆安作出明确规定,必须严格执行基本药物零差价;必须严格执行农民就诊只收两元钱,测血压、量体温、打针等简单处置不再收取费用;必须严格执行拔罐、刮痧、针灸、按摩、牵引等收费标准,确保农民利益不受损,把最大实惠给农民。村医还通过提升诊治设备和远程会诊,提高诊断准确率,打开创收渠道。过去村医靠“听诊器、体温计、血压计”诊病,现在普遍配备了多功能检查仪,可以做血常规、尿常规、电生理等基本检查,真正实现了“小病不出村,大病及时转”,农民更加信赖村医,收益提高也就在情理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