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绥化新闻网 > 本地新闻 > 要闻 正文
钱广仁 我们最可爱的人
http://suihua.dbw.cn   2015-02-16 17:28:13

 

钱广仁手捧自己身着戎装的照片,向五女儿钱月凤讲解战争往事。特约记者 董云峰 记者  陈驹 摄

  “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部队、我们的战士,我感觉他们是最可爱的人。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摘自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

  兰西县兰西镇河口村,有一位86岁的老人叫钱广仁。很少有人知道,这位默默无闻、平平凡凡的耄耋老人,竟然是一位参加过辽沈、平津两大战役、湘西剿匪和朝鲜战争的老军人。

  兰西县委书记王秀平在走访慰问钱广仁时,由衷地说:您不但是战争年代最可爱的人,也是和平建设年代最可爱的人。

  春节将至,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朱清文,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王兴彪等领导来到兰西走访慰问了钱广仁老人。

  在钱广仁老人家采访时,记者渐渐走进了老人的世界,“走进了”硝烟弥漫、炮声隆隆的战场,也“走进了”从百废待兴到改革开放后兰西县热火朝天的大建设中……

  他没有赫赫战功,也没有名标军史,但他身上那两块战斗中留下的伤疤,就是两枚镶在骨肉里的“军功章”

  钱广仁是土生土长的兰西县人,1928年出生,18岁当兵在海北镇海北独立师团,后被合并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第十纵队,在机炮连当战士。

  钱广仁参加的第一场战斗是辽沈战役黑山阻击战。当时他任机炮连六零炮班班长,在黑山老明屯他们一个排的兵力负责阻击国民党部队的一个连。战斗打响后,战士们发射出去的六零炮弹弹无虚发,个个在国民党部队中爆炸,国民党军很快溃逃,战斗由阻击转变为追击。钱广仁在跃出战壕时被一颗流弹击中右大腿内侧,他只是踉跄了一下,依然继续追击。在追击时,钱广仁感觉到有一股热流顺着右大腿根流到鞋里,跑起来打滑,也没多想,扔掉鞋子继续追击,直到扑到并俘虏一名敌军后,他才发现自己右腿裤子已成红色的了。俘虏被战友押走后,钱广仁由于失血过多,昏了过去……

  这是钱广仁第一次上战场、第一次抓俘虏,现在回想起来,老人家依然兴奋不已。他告诉记者,战场上的人受伤不知道痛,打断了腿还向前爬。当时,抓俘虏他流了一鞋子血,不知道痛也顾不上看,还以为是在战壕里进的水呢,甩掉鞋子狂追。军医给他取弹头时也大吃一惊:你的命可真大,子弹离大动脉只有1厘米,偏一偏你就光荣了。

  1948年12月份,伤口尚没痊愈的钱广仁随部队参加了平津战役。在河北省一个叫张家店的地方,他所在的连队负责进攻张家店两个连的守军,一阵炮轰后,部队发起冲锋。在冲锋中,钱广仁只觉背后一股气浪如一堵倒塌的山墙,将他拍倒在地,并立即昏了过去……

  部队占领阵地后,开始打扫战场、掩埋战友尸体,当钱广仁被战友抬起来的时候,触痛了伤口,他发出了呻吟声。“这还有一个活的”,钱广仁听到了战友们惊喜的喊声,同时也感到了后脖颈剧烈的痛庝。原来,冲锋时,他被敌军打来的炮弹弹片从后面击中。

  钱广仁说,他一辈子最幸福的时刻是听到毛主席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的那一刻。那时,他和部队驻扎在石家庄,虽然没有参加开国大典仪式,但从部队特意安装的大喇叭里,听到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的声音,战友们欣喜若狂,有的唱、有的跳,有的哭、有的笑。他们觉得,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迎来了新中国的成立,一切都是值得的。

  建国后,钱广仁随“四野”一路向南,歼击国民党在大陆上残部。辗转到湖南、四川、广西,再到海南岛,可以说是摧枯拉朽、势如破竹。基本上没有硬仗可打,国民党部队一路南逃。

  从海南岛回来,钱广仁和他的部队参加了湘西剿匪。当时,湖南西部的龙山、桑林、大庸、花垣和永顺五个县里的土匪十分猖獗,拿起枪就是土匪,拿起锄头就是老百姓,当年国民党、日本人拿他们都没办法。解放军进入后,首先团结群众、安抚百姓,打水、扫地,送粮、送药,拉近了与百姓的距离,老百姓主动将自己当土匪的亲人劝回来。对顽固不化的土匪,他们就打。在一个叫孔家寨的土匪窝里,钱广仁带领全班战士一次就俘虏了31名土匪,战士们无一伤亡。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1951年2月,钱广仁所在部队被编入中国人民志愿军某部步兵连,从丹东入朝,他时任步兵班班长,并且当年火线入党。

  入朝作战,钱广仁经历了大大小小无数次战斗,让钱广仁至今想起来就泪流满面、泣不成声的是那场最惨烈、最悲壮的与上甘岭战役齐名的天德山战役。当时,钱广仁和260多名志愿军战士驻守在天德山阵地,美军用飞机、大炮狂轰滥炸,几乎将山头、工事夷为平地,给我军造成重大伤亡。由于敌军武器先进、火力较猛,我军前沿战士一排排倒下,但无一人退缩。打完弹药拼刺刀,接连打退了敌人四次冲锋,最后仅剩下18名战士,仍一寸阵地没丢…….

  战争的硝烟虽已散去60多年,但对战争的记忆,如他身上那两块伤疤一样,永远铭刻在钱广仁老人身上、心里。他说,当年浴血奋战,就抱定一个信念,为了祖国、为了人民。

  伟大出自平凡。在粮库保安的岗位上坚守四十余年,这是他的平凡之处;他在职期间,粮库没有发生一起被盗和火灾事故,这是他的尽职之举

  1954年,24岁的钱广仁从朝鲜回国后,到新民县参加部队休整和扫盲学习两年。1956年,钱广仁选择卸甲归田,回到阔别8年的家乡和父母身边。

  在兰西县政府民政科,时任科长的王秀对钱广仁说,你是革命的功臣,机关单位任你选。钱广仁说,我是军人,就给我挑选一个责任大、适合我的岗位吧。王秀说,粮库是全县人民的命根子,安全保卫工作十分重要。

  “既然组织需要,我就去那儿了”。就这样,钱广仁扎根到了兰西县粮库,一干就是40多年,直至离休。

  在粮库,钱广仁先后担任保安员、宣传委员、党支部委员、工会主席和粮库所属畜牧场场长等职务,无论职位怎么变,钱广仁说他的粮库保安员职责永远不变。

  钱广仁爱粮如命、护粮如子,在兰西县粮食系统是出了名的。虽然卸甲归乡,但他那军人的作风一直没变,每天坚持巡逻、巡视,晚上站岗、查岗,做到几十年如一日。特别是职工放假期间,轮不轮到他值班,他都昼夜看护。

  农民家庭出身的钱广仁对粮食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刚到粮库的时候,看到散落在道边的粮食被车辗人踩,他十分心疼,捡回粮堆。时间长了,养成了习惯,只要在粮库里转悠,人们总能看到钱广仁身上必带两件“武器”——一把扫掃和一个撮子,就像战士枪不离身一样,看到散落的粮食,他就捡回来,颗粒归仓。40多年过去了,没人去统计钱广仁捡回多少粮食,但同事们却留下一句风趣的话:老钱走过后,粮库的道上比脸都干净。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这是粮库领导和同事们对钱广仁的评价。钱广仁始终睁大鹰一般犀利、侦察兵一样细腻的双眼守护着粮库,不让国家的一粒粮食流失。

  一年秋天,钱广仁在门卫例行检查出门车辆时,发现一辆送粮的马车吊在车把上喂马的饲料袋,比进门时鼓囊了许多,立即解下来倒掉,发现里面多半是粮食,钱广仁让车夫将粮食筛出留下后才放行。此后,兰西县粮库又多出一条“凡马车入库送粮者,须将饲料袋、粪袋放在粮库门外”的规定。

  他说他留给子孙的财富就一句话:永远跟党走,做堂堂正正的人。他也正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这句话,为子孙们做出表率

  “永远跟党走,做堂堂正正的人”。这是钱广仁送给子孙们的座右铭。

  钱广仁与妻子相继生育6女1男。“永远跟党走,做堂堂正正的人”,成了每个孩子从启蒙到成长过程中耳熟能详的一句话。

  在乡亲们眼里,钱广仁在粮库当保安员,全家吃商品粮,钱家肯定不能缺粮吃。可谁能知道,钱广仁一家是守着粮堆没粮吃,日子过得比一般农民还要清苦。由于他家里孩子多,又都在成长期,供应本上那些定量粮根本不够吃。即便是看到孩子们饿得哭叫,钱广仁也从不动粮库一粒粮食,甚至上班捡到的粮食还扔进粮库。每年春、夏、秋三季,靠老伴领着孩子们挖野菜、捡野果、遛土豆接济,才能半饱半饥过一年。

  在同事们眼里,钱广仁是老革命、老功臣,凭老资格安排老伴和子女上班没问题。可这又让大家“失望”了,至今,钱广仁7个子女,只有儿子按政策接了他的班,当上了工人,其它6个女儿全部自谋生路。老伴一直没有工作,孩子们长大一点后,家里靠他一个人的工资实在支撑不下去了,在老伴的一再哀求下,钱广仁才在粮库给她安排了一个男人干的扛大包的临时工,直到2010年,老伴才享受到“五七”退休工的待遇。而当上级号召“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的时候,钱广仁家的7个孩子,被他派下去仨。2007年,兰西县粮库被买断,钱广仁的儿子被安排做留守人员,待遇很低,几次请求父亲要退出来做点买卖,补贴家用,但钱广仁一直不同意,他告诫儿子:粮库是国有财产,你既然接了我的班,就要替我守到底。

  因为不徇私情、不办私事,多年来钱广仁没少落下领导、同事、亲友和家人的抱怨。对此,他泰然处之。他说:咱们共产党人,不怕艰难困苦,就怕失去气节。

  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给钱广仁留下的两块“纪念”伤疤,由于当时医疗条件差,仅仅取出弹片、草草包扎了事,以致后来每逢阴天下雨,都会疼得他在炕上打滚;加之当年战争时爬冰卧雪、吃糠咽菜,钱广仁的身体严重透支。到了老年,一些疾病开始找上身来,先后患上了冠心病、腰间盘突出、高血压、脑梗、关节炎等多种疾病。可“屋漏偏逢连夜雨”,在钱广仁多种疾病缠身的时候,老伴王秀芳也患上了脑中风和心肌梗塞,2008年经过抢救,花去儿女们东借西凑的7万多元钱,才算把她从死亡线上拉回来,但至今无法行走。如今,老俩口吃药钱和生活费用全靠那点退休金、抚恤金,已难以为继,有时不得不靠儿女们贴补。

  面对困境,几十年来,钱广仁从来没有向党和政府开一次口、伸一次手。很多知情的亲友都劝钱广仁拿着老军人证到政府申请一下救助,但都被他严词拒绝了。他说,与那些长眠于地下的战友相比,我都子孙绕膝、四世同堂了,还有什么不知足的呢!

  1951年入党的钱广仁至今已有65年的党龄,在部队他就养成了领津贴时先备足党费的好习惯。即使家庭最困难时期,钱广仁开支后的第一件事还是备足下月的党费,雷打不动。离休以后,钱广仁把交党费的任务交给了儿子,一季度或半年的时间交给上一级的党组织。

  钱广仁告诉记者,虽然家境贫穷,又疾病缠身,但最让他宽慰和快乐的是目睹到了家乡兰西不断发生的喜人巨变。

  钱广仁离休后,儿女们凑钱给他买了一辆电动三轮车,他便经常拉着行动不便的老伴逛街、看兰西的变化。每次看到开发区林立的工厂、市区热闹繁华的商场、拔地而起的住宅楼等兰西日新月异的新变化,钱广仁和老伴回到家后都高兴得唠到半夜。他常嘱咐老伴,如果我哪天去见那些牺牲的战友,你千万别忘了让孩子们给我带一沓家乡的照片,让那边的战友也看着高兴高兴;也让他们知道,当年他们抛头颅洒热血值啦……

  采访结束,王秀平慰问钱广仁时的那句话再次回响在记者耳边:您不但是战争年代最可爱的人,也是和平建设年代最可爱的人。

 
作者: 王延安 董云峰 陈驹    来源: 东北网--绥化日报     编辑: 桑胜东
相关新闻
黑土摄影
电视新闻
电视新闻
电视晚新闻
数字新闻
参政议事
绥化专题外宣片
理论研讨
黑土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