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绥化新闻网 > 本地新闻 > 综合 正文
落雪时节访鲍十
http://suihua.dbw.cn   2015-02-09 16:38:52

  窗外雪花飘飘,室内茶香阵阵。

  我们的话题从他新近出版的《生活书:东北平原写生集》谈起。

  鲍十,著名作家,肇东市涝洲镇人,童年是在东北平原出生长大的,直到四十多岁才离开那里调来广州。他在家乡真正生活了十九年,后来因为升学进入了城市。从童年到青年,正是一个人心灵发育的关键时期,对事物的印象最为深刻,可说是刻骨铭心的。当时年龄小,很多事情都懵懵懂懂,但在长大以后,会不断地反思。人们常说作家要写自己熟悉的生活,这样才会写得好。这虽然是老生常谈,但是这话无疑是正确的。当然这里还有一个情感寄托的问题,这个可能更重要。即便他后来进城读书,包括后来参加工作,他也会因为各种事情经常回家。就是现在,他也会尽力抽出时间每年回一次东北。

  在他的感觉里,他可能始终都没有真正地离开过家乡,离开过东北。说到东北的生活对他的影响,他说:那是我生命的源头,也是我写作的源头。电影《我的父亲母亲》已经公映十几年了,仍然让人记忆犹新。它改编自鲍十的一个中篇小说《纪念》。在这篇小说里,写了一个乡村教师的故事。写了这个乡村教师一生中的若干个生活片段,从他来到三合屯开始,直到在这里去世,其中就包括他与“母亲”的爱情,这个片段在小说中篇幅并不长,大概三千字左右。不过在改编电影的时候,把这一段给加强了,增加了一些情节,也增加了一些细节,同时把小说里的其他的内容都放在了幕后,变成了背景。我个人感觉,几年前一个名叫张久英的作家写过一本有关张艺谋的书《翻拍张艺谋》,书里有这样一段话:“《我的父亲母亲》对小说改动不大,就人物形象及性格,还有故事内容几乎没有什么改动,这在张艺谋拍过的影片当中是很特殊的一例。”鲍十对自己有个定位,好的作家,还应该是能让人思考的作家,他要启发人思考,思考生活,思考社会、思考人生。说起前辈作家来,他喜欢汪曾祺的小说,直到现在,他还经常读他的作品。他说,读汪曾祺的作品,会感到宁静,还会感到亲切,感到一种浓郁的生活和人文的气息。他的所有小说,没有一篇是写重大题材和重大事件的,所写都是小人物。小锡匠了、小和尚了、小学教员了、农科所的农工了、街头卖艺的了、戏曲演员了、旧时代的大学生了,等等。另外,他也没有参与或借重任何文学潮流,只写他自己的。也就是说,他始终躲在潮流之外,在写他想写的东西。其实这是非常难得的。知道为什么难得吗?因为他保持了一个作家所应有的相对独立的品格,从而免受干扰。有一个现象你一定注意到了,那些当年非常火的作家,如今已没有人在读了,而汪曾祺,人们还有兴趣读,还有很多人读。可以这么说,在当代作家中,汪曾祺可能不是名声最大的,却是最耐读的。

  “写我想写的,写我能写的。”这是鲍十为自己定的规矩,或者是一个原则,不滥写,不瞎写,不硬写,不逢迎,不写违心的东西,不把写作当成谋名谋利的工具,要写就写一些自己真正有体会、有感悟的作品,对得起自己手中的这支笔,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这就是鲍十,质朴而又坚毅的鲍十。

  一个把文学视为生命的作家。

 
作者: 刘福申    来源: 东北网--绥化日报     编辑: 桑胜东
相关新闻
黑土摄影
电视新闻
电视新闻
电视晚新闻
数字新闻
参政议事
绥化专题外宣片
理论研讨
黑土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