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绥化新闻网 > 本地新闻 > 综合 正文
陈英健让“坚韧的美丽”与爱同行
http://suihua.dbw.cn   2015-02-08 10:26:15

  2014年5月15日,庄严的人民大会堂,一块“全国助残先进集体”的奖牌授予了海伦市残联;同年8月,这个集体又获得“全国残疾人实用技能培训基地”荣誉称号。

  这荣誉的背后,究竟有怎样的付出?

  1月20日,当我们见到陈英健——海伦市残联理事长,从他掷地有声的话语中,我们不仅感悟到荣誉的背后是辛勤的付出,更读懂了他做人的真谛:“我的人生哲学就是与时俱进,我是用市场经济理念来发展残疾人事业。”

  残疾人事业是崇高的人道主义事业,关爱残疾人是衡量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海伦市现有残疾人4.8万余名,占总人口的近6%,如何让这些残疾人同健康人一样,充分享受到关爱与保障、幸福与阳光。

  2012年,陈英健授命来到了残联,面对如此大基数的残疾人,光靠对上争取,远远满足不了残疾事业发展的需要。

  那么,面对一个弱势群体,如何激活?

  陈英健冥思苦想,就连走路、吃饭,甚至躺在床上都在思索着……

  来到残联之前,陈英健工作在招商委,极具商业天赋的他想到了用市场经济的理念,发展和管理残疾人事业。他曾先后参加过“EMBA”,即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突破性领导力”,即增强个人的效能、自信和与人沟通的技巧,以及“渠道建设”,即在使消费者的需要得到满足的同时,也使企业的经营目标得到实现,等等先进理念的学习和培训,以此不断充实自己。

  残疾人就业难是全社会普遍关注的话题,充了电的陈英健时刻想的是谋大事、干大事、成大事,他认为做好残疾人事业不能局限于残联,除了积极对上争取,感召社会力量同样不容忽视。

  于是,2012年,他通过亲朋好友,联系到了海世达集团、世纪锦江地产、热电公司等20多家商企,争取援助资金近50万元,打造了“红灯记文化产业园”,提供80套商服房作为艺术工作者活动场所,免租金使用两年。

  如今已入驻文学、剪纸、刺绣和民间工艺等13个艺术门类的业户40户,从业艺术工作者百余人;同时依托产业园,建立了扶残基地,共培养学员420人次,其中有3人自创了剪纸、刺绣工作室,25人被“景泉剪纸制作有限公司”聘用。

  同年8月,创建了“七彩梦有限公司”,即海伦市扶贫、创业、就业、培训实习基地,运用先进的“三向”思维,经过两年多的打造,如今已成为海伦市扶残助弱、谋职就业的广阔平台,推动了残疾人事业健康、快速、有序发展。

  通过走访,使18名有就业意愿的轻度残疾人和就业需求企业实现了有效对接,走进了北方冷饮等企业;同时扶残基地承接了“三特服装”的所有手缝外包,新增就业30余人;并向用工企业发放“残疾人就业倡议书”,先后有8家企业安置22名残疾人,其中前进乡中际农副产品有限公司集中招用了12人。

  只有形成体系才能取得长足发展,为了拓宽就业渠道,陈英健探索出一条覆盖海伦城乡、由270余人组成的“残疾人专职委员”管理体系,即在这个市所有乡镇均选派一名具有领导和组织能力、信息灵通、有意愿为残疾人服务的轻度残疾人,通过他们同市内外各营销企业、商业店铺等联系,为供求双方搭建桥梁,在使商家获得利润的同时,也方便了百姓,并且解决了专职委员的开支。用陈英健的话来说就是:“羊毛长在牛身上,熊埋单。”

  在去年残联举办的一次主题为“感恩蓝丝带——献给最喜爱的人”活动上,当那些曾经得到过残联以及社会各界救助的残疾人,把幸福的蓝丝带系满陈英健的胳膊上时,他激动得热泪盈眶。那一刻他最大的感受是:“我付出,我快乐!”采访接近尾声,陈英健意味深长地说:“残疾人事业永无止境,我将义无反顾地在这条路上不断前行……”

 
作者: 文晓光 罗佳 马明超 张军花    来源: 东北网--绥化日报     编辑: 徐秋丽
相关新闻
黑土摄影
电视新闻
电视新闻
电视晚新闻
数字新闻
参政议事
绥化专题外宣片
理论研讨
黑土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