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绥化新闻网 > 本地新闻 > 综合 正文
增强全民法治观念 努力开创“法治绥化”建设新局面
http://suihua.dbw.cn   2015-02-04 16:44:44

  市委三届六次全委(扩大)会议把建设“法治绥化”作为一个单独议题写进报告中,并出台了《工作意见》,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法治教育”这一全新概念,全面阐述了深入开展法治教育的基本定位、科学内涵、重大任务和重要举措,这充分体现了市委对法治工作的高度重视。作为依法治市的牵头单位,市委依法治市办公室就如何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努力开创“法治绥化”建设新局面作出了具体部署。

  市委依法治市办公室主任、市司法局局长姜运廷表示,市委三届六次全委(扩大)会议强调要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引导全民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法治环境。我市作为一个农业大市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在推进“四化”建设、“五型经济”和10项产业升级过程中,更加需要坚持依法治市、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坚持法治绥化、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努力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在法治轨道上推动各项工作。法治宣传教育是法治绥化建设的基础,是提升公民法律素质、营造跨越式发展“软环境”、深化区域法治建设的重要基础性工程。要充分利用“法律广场”、“法律大集”和“法律七进”等载体,广泛深入地开展宪法和基本法律宣传活动,配合专业法规行政执法部门开展专项法律法规宣传。

  针对如何抓住重点普法对象普法,带动全民学法,姜运廷说,要深化“法律七进”活动,把领导干部、农民和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作为重中之重,不断提高对各类普法对象的法治宣传教育力度。领导干部、行政执法人员、司法人员要带头依法办事,带头遵守法律,不能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公正地维护法度的尊严和权威。坚持法治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精神文明创建内容,法治教育进教材,逐步培养中小学生法治意识、规则意识。要积极做好“依法行政示范单位”、“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民主法治示范学校”、“民主法治示范企业”等创建活动,引导基层组织建立健全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机制,增强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监督、自我服务能力,建立县、镇、村(社区)三级联创的基层民主法治创建工作格局,为法治绥化建设奠定基础。

  市委三届六次全委(扩大)会议报告中提到现在有些人信访不信法,导致我市信访量偏高。姜运廷表示,当前社会上确实有一些人法治观念不强,信权不信法,信钱不信法,信访不信法,应该通过法律程序解决的问题不走司法渠道、不通过合法的方式表达利益诉求,而经常采取群体访、越级访、非正常访甚至是缠访闹访,既影响自身问题的正常解决,也严重影响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我市的司法行政机关按照《人民调解法》的相关要求,充分发挥人民调解低成本、高效率、案结事了、双方利于接受、不伤和气和便民利民的作用,全市目前共有各级各类调委会1669个,人民调解员5837个,每年调解各类矛盾纠纷6600多起,调解成功率97.5%。今后,全市的司法行政机关要继续加大涉法涉诉案件的源头化解力度,发挥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律师队伍作用,主动参与,积极作为,把涉法涉诉案件积极引导到法律渠道上来,达到息诉罢访,让人民群众合法利益得到合理解决的目的。

  姜运廷还就法律服务者队伍建设等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姜运廷说,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律师和公证员,这三支队伍构成了法律服务功能的重要力量。法律服务队伍一定要参与创新社会管理,把强民生、促发展、保稳定作为法律服务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发挥法律服务队伍贴近基层、贴近群众的优势,准确把握农村和社区法律服务需求,及时为广大群众提供法律咨询、矛盾纠纷化解、法律援助、法治宣传等服务。还要着眼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当好党委、政府的顾问,主动为重大经济建设项目和涉及社会和谐稳定的重大案件提供专项法律服务,协助党委、政府把好法律关。要通过参与信访接待、参加医患纠纷、交通肇事专业调解、组织维护农民工权益等形式,积极化解社会矛盾,促进农村社会关系的和谐。

 
作者: 沈雪    来源: 东北网--绥化日报     编辑: 桑胜东
相关新闻
黑土摄影
电视新闻
电视新闻
电视晚新闻
数字新闻
参政议事
绥化专题外宣片
理论研讨
黑土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