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绥化新闻网 > 本地新闻 > 要闻 正文
朝阳初升霞满天
http://suihua.dbw.cn   2015-01-30 16:10:43

——肇东市打造经济社会发展升级版系列报道之四

  “咱肇东拍摄的电影《开工大‘急’》就要在央视电影频道播出了!”

  拍肇东人的电影,讲肇东人的故事。这是我市第一部由本地作家编剧、本地演员参演、本地公司出品、由央视推出的文化产品。

  肇东将文化发展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之中,把文化产业项目像工业项目一样来抓,使文化产业这一“朝阳产业”迸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

  绘制文化产业蓝图

  肇东,文化厚土源远流长,金元文化、满旗文化等独具地方特色。这个市从北京聘请专家团队,高标准规划制定了《肇东市文化产业发展纲要》,对文化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进行了近期、中期与远景规划,并积极组织实施。《肇东市文化产业发展纲要》规划时间区段为2014年至2020年,对肇东文化产业的定位及其发展领域、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编制依据、开发策略与原则、文化产业建设总体目标与布局、构建文化旅游业及相关产业等,都做了详细的描绘和阐释。着力打造“肇东文化”、“肇东旅游”、“肇东会展”、“肇东音乐”、“肇东影视”、“肇东演艺”等文化品牌,使之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著名商业标志。到2020年,力争形成“一带三线”、“二岛四园”、“四大基地”、“五区二大庄园”、“六城一府一群”、“十大文化形态”的总体布局,肇东沿江新区及其辐射区入区文化企业达到1000家,从业人数达到10万人,文化产业年生产总值达到20亿元。

  肇东市采取企业化运营的发展模式,实行龙头牵动,尝试组建了两家公司,开启了文化产业发展序幕,推动文化产业的繁荣。2014年7月,组建了东北亚(肇东)文化产业创意公司,高端设计全市文化旅游产业开发和沿江文化产业的发展。同年同月,还成立了天河(肇东)文化传媒公司,以影视剧策划、拍摄、制作等为主,具体落实实施文化产业的规划事宜。

  文化优势竞放为产业优势

  经济新常态下,肇东发展新兴文化产业,以其独特的优势,迅速崛起,已渐成重要的经济增长点。

  旅游文化,连锁反应。依托沿江文化旅游资源,着力开发3万多公倾湿地与岛屿,以及八里湖、二道河、大似海、南苇塘、日新湖、库塘木、青肯湖等“十大湖泊”。

  2014年1月和12月,举办了两届“大似海渔猎冬捕文化节”,以市场的理念、经济学的思维、经营的手段,全方位打造独具肇东特色的“冬捕”文化。在2014年12月27日启动的渔猎冬捕文化节,与黑龙江电视台都市频道联手,在2015年元旦跨年直播活动中十次连线报道大似海冬捕活动,吸引来自俄罗斯、台湾、上海、北京、大连等地游客5000多人。大似海与哈尔滨冰雪大世界相依相连,“游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去肇东冬捕捞鱼”已成为游客们冰雪旅游必走乐游的线路。

  影视拍摄,经济社会效益双丰收。依托天河(肇东)文化传媒公司,强化影视剧的创作和演播,大力发展影视产业。由CCTV6电影频道立项,天河(肇东)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拍摄的电影《开工大“急”》,已经完成后期制作,即将在央视播出。肇东人自编自演了《这方热土》等三部微电影,其中《水》已经在肇东广播电视台播出。以全省优秀共产党员、感动龙江人物、肇东市黎明镇长富村原党总支书记李凤山为原型拍摄的话剧《村官李大干》,由上海话剧院执导,已经排演完成,并在绥化及各县(市)区公演,近日在全省巡演。这些文化产品的生产等不仅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效益,而且,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社会效益更是深远而广泛的。

  影视基地,留下“金山”,溢出效应可持续。 “东北世纪影视城”基地,以老哈尔滨火车站、中央大街、欧式教堂为主的差异化影视城,推介展示与哈尔滨相融合的关东文化、北方风情。目前,已在展览馆完成了电影《天使嘎丽娅》的内景搭建,在肇岳山国家湿地公园完成了电影《天使嘎丽娅》的外景打造,开建和平天使嘎丽娅主题公园,为相关题材影视剧的拍摄创造先决条件。而且,电影拍摄杀青后,影视基地可以和哈尔滨旅游项目串成线,连成片,四季开放,可谓“一城兴百业,影视城的集聚效应不但为它自身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带动了一大批相关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活动交流推介,加速文化与产业融合。2014年,适逢庆祝肇东建县百年,以此为契机,组织策划系列文化活动,同时利用各种宣传推介平台,加速文化与产业充分融合。编辑百部图书。为开发肇东市历史文化资源,编辑出版百部图书,组建10个编辑小组,策划、编辑、出版《这里是肇东》文学、文物丛书100册,对外推介展示。2014年9月29日,以“肇东从历史走来”为主题的省博品牌系列展览“每月一县”——肇东市特展开幕式在省博物馆一楼大厅隆重举行。“肇东从历史走来”特展共分为5个单元18组,分别是“从洪荒走向文明”、“珠赫店成就女真霸业”、“‘蛇形之国’隐现皇家封地”、“又走过一百年风雨沧桑”和“在改革开放中跨越发展”,全面回眸介绍展望肇东的历史、现在和未来,同时做好八里城更名珠赫城相关事宜,并利用媒体和网站以及户外广告搞好宣传推介,此次特展历时3个月。

  文化交流,提升城市形象。邀请中国诗歌万里行组委会走进肇东采风,并先后举办了中国诗歌万里行“情迷大似海”冬捕、“春天的约会”、《这里是肇东》等四次大型诗歌散文朗诵会活动;邀请全国知名作家、书画家采风,举办大型于志学书画展、于志学散文获“冰心奖”论坛研讨活动。成功举办了著名作家鲍十最新力作《生活书——东北平原写生集》家乡首发仪式暨鲍十东北平原特色题材小说研讨会。邀请俄罗斯6位美协会员进行为期28天的写生、创作和交流。同时,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组织全市文化工作者积极参加国内外文化活动,提升肇东知名度。在黑龙江省第十二届美展中,肇东市入选国画作品40幅,获得银奖2个;全市有9人次入选中国书协主办的展览。

  集群发展形成规模效应

  肇东充分挖掘现有历史文化资源,构建独具地域特色的文化产业集群。

  传统文化产业项目牢牢抓在手上。肇东现有规模以上文化产业项目共有8个。属于自主研发、自主创新的文化产业项目肇东绢花,现已向上申报2014~2016年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肇东跃进包装项目,黑龙江双丰塑编制品项目,黑龙江爱趣源包装印刷项目,八里坊酒文化项目,锦鼎文化传媒项目,天河(肇东)影视传媒项目,东北亚(肇东)文化创意项目,目前运营态势良好,正在申报省政府资金支持。

  沿江文化旅游项目。规划确立了松花江沿岸七大生态景观、五大人文景观文化旅游项目。截至2014年末,西八里乡绿梦庄园园区内蒙古风情园、哈工大有机农业创意示范园等项目的基本建设已基本就绪,西八里乡七道海村农家乐江湾旅游度假村项目已投入使用。

  规划好历史文化产业项目,前景广阔,“钱路”无限。重新进行规划一些发展前景广阔的文化产业项目,复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珠赫城(八里城),筹建旅欧瑞士籍华人、肇东籍女作家赵淑侠故居,拟建以修建肇东籍冰雪画大师于志学故居为牵动,大力推广独有的杨树皮画、玉米皮纺织、泥塑、挂毯、绢花、手工铁艺等民俗文化,引进建设介子园、俄罗斯油画等十家画院,建设百名艺术家齐聚的文化大厦,从而打造形成艺术硅谷。

  截至目前,肇东涉及文化产业共有六大类1187家,从业人员6000余人,其中文化经营单位765家。文化产业营业收入达6.7亿元,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1.1%,人均文化娱乐消费支出(含教育)占居民全部消费性支出的14%。

  好风扬帆千帆竞,文化产业涌春潮。肇东正发挥地域优势,挖掘历史资源,优化文化产业格局,将文化产业培育、发展成为新常态下迅猛增长的参天大树,并将枝繁叶茂,集群成林。

 
作者: 付小良 赵明库 廉宏    来源: 东北网--绥化日报     编辑: 桑胜东
相关新闻
黑土摄影
电视新闻
电视新闻
电视晚新闻
数字新闻
参政议事
绥化专题外宣片
理论研讨
黑土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