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市委三届六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系列评论之五
顺应全市人民对美好幸福生活的新期盼,市委三届六次全委(扩大)会议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民生问题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坚定不移地以发展惠民,改善民生,继续大力实施改善民生的好事实事工程,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
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让人民过上更好的生活。这是绥化市委市政府一以贯之的追求和持之以恒的作为。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市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事业,民生工程投入103亿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65.6%。实实在在的投入,让老百姓得到了更多实惠。但是,与全面建设小康目标相比,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相比,我市的民生任务还很繁重,我们要下更大的决心、使更大的力气来保障和改善民生。
民生问题,归根结底要靠发展来解决。我们要以全会精神为指针,找准经济发展与民生福祉的契合点,精准发力,良性互动,自觉地把改善和解决民生问题与增加干部职工收入结合起来,与扩大就业结合起来,与发展服务业结合起来,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行动上规范科学、工作上盯紧抓实。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最大限度地普惠民生,用良好的民生生态赢民心、凝民智、聚民力,开创新常态下民生工作新局面。
用公益性社会事业普惠民生。普惠性公益性社会事业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关系着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我们要准确把握时代的脉搏,加快推进普惠性公益性社会事业建设,把保障改善民生与推动经济发展统筹考虑、同步部署。一方面,坚持突出资源整合和共建共享,重点解决“最后一公里”终端服务问题;另一方面,坚持改革创新,进一步优化社会领域产业发展环境,搞好教育、医疗、环保、文化、体育、水电热气等项目建设,让民生政策落到实处。
用扩大就业增加收入保障民生。完善就业创业环境,扩大就业增加收入,是检验我们是不是真真切切地对人民尽实责、实实在在地为群众谋福祉的重要指标。我们要用足用好新常态的新机遇,在推进新型工业化中扩大就业,在发展效益农业和规模养殖业中扩大就业,在推进新型城镇化中扩大就业,在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技能的基础上扩大就业,引导更多的农民成为市民。与此同时,要努力增加财政收入,优化财政支出,确保按政策兑现干部职工工资补贴;按政策落实保障措施和增长机制,确保农民工和企业职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把民生工程做成民心工程。
用完备的社会保障兜底民生。让困难群众得到及时有效的最低生活救助,不仅体现政府的民生关怀,更是彰显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举措。我们要以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可持续为准则,确保养老、医保、低保等各项保障资金运行安全,按政策规定及时足额发放;切实搞好特困群体的社会救助和因灾因病致贫群众的救助工作;加大规模实施安居工程,提高困难群体廉租房保障能力,使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
用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民生。寒地黑土绿色生态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宝贵财富,确保绥化大地水绿天蓝、土净气洁是最根本最长远的民生。我们要以对历史对后代负责的严肃态度,把环境保护作为第一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牢抓在手,加大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监督企业达标排放,推进标准化生产,减少农药化肥施用量。同时,继续加大投入,谋划推进一批重点基础设施工程建设,为加快建设全省一流的民生事业夯实硬件基础。
我们要把安全工作为一项最重要的民生牢牢抓在手上,确保不发生大的事故事件,切实维护广大群众生命财产不受损害。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重视民生、改善民生、保障民生,是检验各级党委、政府执政能力和成效的实践标准。我们要顺应新常态下人民群众的新诉求,一件一件抓落实,一年接着一年干,就一定能让绥化人民逐步过上殷实幸福的好日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