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绥化1月25日讯 近年来,青冈县紧扣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一主题,从细节着眼,从小处入手,从群众关心的小事做起,全力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不断完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升文化服务水平,让惠民服务成为新常态。
让管理更精细,让服务更惠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不断改善。近年来,青冈县在财力和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不断加大对上争取力度,着力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共对上争取资金1000多万元,建设乡镇综合文化站15个,建立省信息共享工程支中心1个、村级信息服务点165个、农家书屋165个、社区农家书屋1个。目前,全县共有各类文化服务场所4大类、315处。县级场所包括文化馆、文物管理所、图书馆,广场类服务场所包括健身苑广场、文化中心广场、体育场、再就业广场、人民公园广场等。乡镇级公共文化服务场所主要有乡镇标准文化站15处,在7个乡镇建设了休闲广场,在祯祥镇建成了马玉祥纪念馆,该馆已被命名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家门口的服务做好了,老百姓的满意度就提高了,文化服务多样惠民。文化馆采取集中办班、个别指导等办法,为乡镇村屯、学校、军营、企业、部门培养了大批文艺骨干,充实了基层文艺队伍,使文化在基层真正生根成长。去年,辅导邮政、教育等单位文艺人员创作的节目在上级获奖,文工团和民间艺术团每年送戏下乡近百场(次)。利用乡镇村屯80多处文化休闲广场、村屯娱乐区和文化大院,常年组织开展文艺演出、二人转、健身秧歌等自娱自乐的文体活动。图书馆常年坚持对外开放,为20个机关单位和2所学校送书1000多册。信息共享工程服务工作延伸到乡村、校园、社区、敬老院,采集致富、生活等信息300条,为各类群体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文管所常年免费对外开馆,免费鉴定文物,并举办国际博物馆日宣传,在县十字街设展台,展出馆藏披毛犀、王氏水牛古化石等稀有文物,讲解青冈古化石的来源。电影公司引进9台数字电影放映机和2台农村流动电影放映车,深入社区、乡村、学校,放映电影1600余场。
只有紧贴民需,才能让服务更便民惠民,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每年都举办群众文化艺术节、春晚大型文艺演出、本土原创诗歌大奖赛、端午诗会、中秋乐章、书画作品展览、元宵节灯展、少儿才艺系列演出等节庆文化和展览比赛、广场文化和慰问服务四个系列的大型文化活动40余项,打造了青冈特色文化品牌。其中,端午诗会、艺术摄影已被评定为“省级特色文化品牌”,百人威风锣鼓队、百人铜管乐队和青龙木雕等群众文化活动成为代表品牌。每年5月至10月份,都举办广场群众文化艺术节演出30多场,已建成的40多个农民休闲广场,每年也都开展扭秧歌、广场舞等丰富多彩、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