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绥化新闻网 > 本地新闻 > 要闻 正文
适应新常态 创造新优势 再登新台阶努力实现经济社会科学快速发展
http://suihua.dbw.cn   2015-01-04 15:57:38

 

  二、关于2015年经济社会发展与民生工作

  2015年是“经济进入中高速、产业面向中高端、发展登上新台阶”新常态的关键一年,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经济社会和民生事业发展的任务繁重艰巨。我们要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的重大部署,紧密结合绥化实际,坚持正确战略思路机制措施,深化改革、升级发展、改善民生,推动经济社会和民生事业科学快速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GDP增长8%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以上,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0%以上,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5%以上,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5%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2%以上。

  (一)久久为功,坚定不移地坚持落实正确的战略思路机制措施

  近年来,我们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中央、省委省政府的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和宪魁书记、陆昊省长等省领导对绥化工作多次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从绥化实际出发,认真总结绥化干部群众的实践创造,以改革创新精神进行实践探索,确定并强力实施了“五型经济”、“五个一流”、“八项重点改革”、“十项升级创新”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路机制措施,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取得了巨大的阶段性成果,还为应对经济下行、增长放缓新挑战新常态提高了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我们要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深刻认识到经济发展特别是“四化”同步协调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历史进程,需要有一个厚积薄发,由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的过程,树立并坚持“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须有我”的正确政绩观价值观,久久为功,持久发力,打牢基础,积攒后劲。要真正落实王宪魁书记在参加绥化市委常委民主生活会时提出的“发展思路不能变,发展重点不能移,发展力度不能减”的重要指示要求,坚定不移,强力推进,持之以恒,必大见成效。一是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发展主题,真正做到一心一意谋发展。我们近年来最根本的工作、最大成效的工作就是抓住发展这个中心,全力加快速度、扩充总量、提高效益、增强经济实力和增加居民收入,使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逆势而上,位居全省前列,总量有了大幅度跃升,工业经济总量进入全省前三(大、哈、绥),财政收入总量进入全省前五(哈、大、牡、齐、绥),GDP总量进入全省前四(哈、大、齐、绥),粮食产量位居全省第二(哈、绥)。今后我们要积极适应新常态,从我市欠发达、后发的实际出发,全力抓发展、加速度提效益。二是要坚定不移地优结构补短板。我市是传统农业地区,工业经济弱小、服务业低少是短板是软肋。近年来,我们突出工业立市,大力加快产业项目建设,工业经济有了高速发展;大力加强城镇化建设,促进了服务业发展;大力推进现代化大农业建设,“三农”统筹、“四化”同步进入快速协调发展轨道。今后要继续突出工业立市和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实现三次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三是要坚定不移地坚持转方式提质量增效益。在大规模的项目建设过程中,我们及时把工作重点转移到升级发展上来,主攻产业项目升级、园区建设升级、招商引资升级和城镇化、现代化大农业建设等重点工作升级,改进考核方式,突出质量效益,不断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取得了明显成效。今后要继续以创新驱动为重点,努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四是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发展惠民,改善民生。作为传统农业和经济欠发达地区,我们深深地为人民生活水平不高而忧虑,更加深切地感受到,发展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尤其是改善民生的前提和基础。扩大就业,提高居民收入,包括足额兑现工资补贴靠发展;建设高水平的社会事业,提高公共服务水平靠发展;兜底社会保障,困难群体救助靠发展;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群众信访问题靠发展;打基础、搞建设、攒后劲、保生态都靠发展。今后,要在全力加快发展的基础上,更多地投入改善民生,强化保障,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五是要坚定不移地坚持科学发展思路和有效的推进落实机制。有发展的愿望不难,但确定科学管用的正确思路路径不易,提出任务目标不难,但落实实现不易。可贵的是,我们已经在正确思路和有效落实机制这两个重点难点上取得了巨大成效,形成了巨大优势。今后要十分珍惜,坚定坚持,扎实落实,不断完善升级,特别是要把落实上的差距、潜力,转化成新的机遇新的增长点。

  (二)提质增效,持续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升级

  多年来,中央和省委突出强调调结构、转方式。今年中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把实现产业的中高端和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益作为经济中高速新常态下的战略目标。这完全符合绥化发展实际、发展阶段。随着经济规模的扩大、总量的增加,实现战略升级已经是阶段性的明显特征、历史性的必然要求、科学发展的艰巨任务。从2013年我们就明确提出重点主攻升级发展的战略任务,并系统明确了八个方面深化改革升级发展的战略重点。升级发展是必然的历史进程,又是阶段性的任务,必须在坚持“五型经济”、“五个一流”、“八项重点改革”、“十项升级创新”既定战略思路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因势利导。特别是适应经济新常态,既要顺势而为,又必须积极作为、奋发有为,紧密结合绥化实际,全面总结近年实践,谋划和推动好新的升级发展重点。

  1、加快建设主体功能区,实现区域发展的升级。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是中央的重大战略决策,科学发展的重大战略布局,也是经济发展规律、社会发展规律、自然规律的遵循和实践,更是绥化升级发展的重点。我们要突出重点,放大优势,既要抓好主体功能区载体建设,增强承载功能,又要通过异地经济、异地迁徙,实现优势区域快速发展、全市一体协调发展的科学布局。一是在产业项目建设上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建设优势产业园区,将全市的优势产业向优势园区集中,实现最大效益的集约集群集效发展。重点建设好肇东、安达、兰西、市本级四个重点优势园区,各县(市)区要重点建设好县城的产业园区,建设好一些有基础、有特色的重点乡镇园区。异地经济是实现主体功能区建设,共享主体功能区优势,实现放大优势、一体发展的重要实践形式,要切实端正认识,加快推进,取得实效。二是在城镇化建设上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建设肇东五站新城,使之实际成为哈市“城市新区”,建设安达北部湾、卧里屯新城区新城镇,使之实际成为大庆“城市新区”,以此提升绥化城市化水平。各县(市)区重点抓好县城的中等规模城市群和重点中心城镇的城镇群建设,使之成为科学布局的新型城镇化载体、提升民生的载体,构建哈大大都市区、市本级中心城市、九个县城和中等规模城市群、重点城镇群的新型城镇化的功能布局。三是在社会事业发展上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教育、医疗等重点社会事业要向县城和重点城镇集中,并同哈尔滨、大庆等大校大院联合合作,提升质量和水平。养老、文化、旅游产业要向大都市圈优势地区、重点风景区等优势自然生态地区集中,打破行政区划限制和各自为战的低水平重复建设。

  2、优先发展优势产业、优势企业、优势产品,实现项目产业建设的升级。市场经济自由残酷竞争是根本规律、突出特点,必须遵从,无法回避。资源禀赋、地缘区位、基础条件、市场需求等决定产业产品的质效和竞争力。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上,宪魁书记强调:“新常态下,新上项目和化解过剩产能是两码事,上新项目和乱铺摊子是两码事,要通过上项目,推动产业层次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我们要扬长避短,合力攻坚,把重点转移到发展有优势条件的优势产品、优势企业、优势产业上来,努力做大做强。纵观全国全省经济全局,绥化的比较优势是粮牧油资源、哈大齐都市圈和黑龙江中心地区地缘、水电地人生态要素“三大优势”。我们要依托这些比较优势实施优势发展战略。一是发展优势资源产品、企业、产业。重点发展优质绿色食品产业,做强做大做精玉米、大豆、水稻等产业,发展粮食深加工、果蔬深加工、中药材深加工、畜产品深加工、米糠稻壳玉米芯秸秆深加工等循环经济产业;重点发展石油石化产业,利用大庆和肇东、安达油气资源、石化工业资源,把能源石化产业做大做强。二是发展优势基础产业。重点发展医药、建材、商贸物流。这些虽是传统产业,但有一定的基础,可以做大做强。三是发展优势要素产业。发挥富余劳动力多、土地特别是盐碱地多、水电资源有保障、生态环境空间大,适宜发展要素密集型产业的优势,大力发展纺织、亚麻、服装、机加等产业。四是发展优势地域产业。我们对深化市情认识的最大成果是对地缘资源是绥化最大优势资源的认识及其优势的发挥,地处哈大齐都市圈、通过异地经济政策使绥化全市具备哈大齐的大都市功能和要素优势,可同城同体同业发展一切优势产业,重点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高端服务业、城市社会事业、城市房地产业、物流产业等。五是发展优势新兴产业。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需求的变化和科技的进步,优势新兴产业成为经济的新业态,也是我市的新亮点。要适应市场新需求,大力发展旅游业、文化娱乐业、养老产业、新型商业、健康保健产业、新材料新能源产业等。六是发展优势生态产业。重点发展绿色优质保健食品。我市地处寒地黑土核心区,生态优良,是人们由吃饱到吃好到吃安全到吃健康到吃保健的绿色优质食品主产区,适宜发展无污染优质绿色有机食品。我市地处黑龙江省大城市郊区、人口密集区、山水田园自然生态优势区,适宜发展生态养生产业。黑龙江是夏季避暑胜地,我市也是优势地区,可在尽可能靠近大城市的水、山、草原、湿地等优势地区发展功能性避暑度假产业。

  3、重点引进大产业大集团大资本,实现招商引资的升级。企业发展集团化、产品生产品牌化是市场经济和全球化经济的显著特征,跨国集团和知名品牌占据着全球经济和资源市场的主要份额,我们必须学习借鉴先进经验,推进招商升级。一方面,把我们的产业、企业和产品向全国全球大集团名品牌挂靠联合,实现借势升级。另一方面,深化自身的体制机制改革,搞好联合重组,实施集团化战略和品牌整合创新战略,提升产业、企业、产品的质量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作为欠发达地区,“四化”建设需要巨大的投入支撑和高水平的升级引领,抢抓市场机遇、利用市场规律、引入市场要素是根本出路唯一出路,引入先进的理念、机制、人才、经验更是发展之捷径,引入全球全国大企业大集团,资本、技术、人才、品牌、机制、经验等高端要素会随之而来。一是现代化大农业建设要引入大集团大资本,发展大产业大品牌。农业是安天下的产业,是朝阳产业,是民生之本,也是最稳定的市场、最有潜力的市场,还是最具投资开发价值的资源。而我市既具资源优势,又具市场交通优势,且处于开发初期。要瞄准引进国内外有实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培育种、销、加全产业链,发展精深加工高端产业。二是项目产业、产业园区建设要引入大企业大集团,努力建设大项目、大产业、大园区,带动人才、技术、经验、机制、资金、市场配套跟进。三是在城镇化建设上也要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引入大企业大集团,实现高标准高质量的开发建设。

 
作者:    来源: 东北网--绥化日报     编辑: 桑胜东
相关新闻
黑土摄影
电视新闻
电视新闻
电视晚新闻
数字新闻
参政议事
绥化专题外宣片
理论研讨
黑土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