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取得重大成果
按照中央和省委统一领导部署,在中央第七巡回督导组和省委督导组的有力指导下,圆满完成了教育实践活动的各项任务。一是把学习教育贯穿活动始终,思想理论建设有了新提高。各级班子集中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大力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井冈山精神,深入开展了“走进基层接地气、走进群众解难题、走进问题纠四风”主题实践活动。二是强力纠治“四风”顽疾,作风纪律建设有了新加强。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省委省政府九项规定,制定出台了作风建设八个方面22条具体规定,严肃整治“四风”问题。今年,全市查处公款大吃大喝、公车私用、大操大办、违规建设和购置楼堂馆所、违反机关风纪等违反中央八项规定问题176个,处理党员干部208人,给予党纪政纪处分110人,公开通报29人。三是立足解决群众利益问题,联系服务群众有了新进步。深入推进了十项专项治理,集中清理办结信访积案,取消下放行政审批权,更正公示医疗卫生违规收费项目,追讨农民工工资,清查不符合城乡低保条件人员,整治道路交通非法运营和公路“三乱”问题,整治棚户区改造和小区物业管理混乱问题,对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进行集中整顿,并将整改情况及时在媒体上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维护和保障了群众切身利益。认真开展“回头看”,持续深入抓好问题整改,深化专项整治,有诺必践,取信于民。四是坚持批评与自我批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自身建设有了新成果。按照“三严三实”的要求,以理论理想、党章党纪、民心民声、先辈先进为镜子,各级班子深挖深查,真查真剖班子和个人问题,以整风精神开展了批评与自我批评。五是立足治本,长效机制建设有了新突破。先后出台了八项规定、严禁新建楼堂馆所、精减会议、规范公务接待等配套制度,制定了解决“四风”问题和加强自身建设制度,全面梳理过去下发的制度性文件,形成了一批有效管用、利于长远的制度成果。
(四)党的建设工作扎实推进
认真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创新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一是认真整改存在的问题。积极配合中央第八巡视组、省委第二巡视组,认真加强反腐败斗争和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加强信访案件办理工作,解决群众诉求,保障群众权益。认真办理中央巡视组和省委巡视组交办的信访案件。接受了中组部选人用人专项检查并积极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全市消化超职配备干部463人(处级85人,科级378人)。二是思想文化建设扎实推进。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扎实推进精神文明创建,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特色文化活动。三是领导班子、干部队伍建设和基层组织建设扎实推进。坚持正确用人导向,把一批德才兼备,有实践经验、实际能力和实际业绩的优秀干部选拔到重要领导岗位。加强干部思想作风能力建设,完善干部实践锻炼制度,有185名处科级干部在基层一线实践锻炼。深入落实《关于强化乡(镇)村基层发展建设的意见》,加大选派村“第一书记”工作力度,对291个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进行集中整治。在财力紧张情况下,为每个村增加3万元、每个社区增加5万元工作经费。四是党风廉政建设扎实推进。进一步明确了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扎实开展“四风”问题专项整治,加强常态化监督。开展了县委常委向同级党委委员和纪委委员述责述廉和一把手“五不直管”工作试点,开展“三谈四书”信访监督,推行廉政谈心提醒制度。严肃处理、公开通报干扰和破坏经济发展环境案件。实行“一案双查”、“一问三责”,强化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追究,共对53名处科级领导干部追究了责任。坚持有案必查、有腐必惩,共查办违纪违法案件908件,同比增长28.8%。五是民主法治建设扎实推进。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责,支持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进一步加强统战工作,切实发挥群团组织应有作用。积极推进依法行政、依法管理和公正司法,“平安绥化”、“法治绥化”建设扎实推进。
近年来,大规模的产业项目建设和“四化”同步发展,不仅实现了前三年持续逆势强势快速增长,迅速提升了经济总量,大幅度地改善了民生,更为应对经济新常态争得了主动,为长远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这是全市各级干部带领全市人民艰苦努力的结果,是对绥化历史的巨大贡献。我代表市委、市政府表示衷心的感谢,致以崇高的敬意!
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看到工作中还存在着许多突出问题。一是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稳增长任务十分繁重,特别是受骨干企业效益下滑、政策性减税、强县财政增长乏力、主体税种萎缩、刚性支出压力加大等因素影响,财政收入增长放缓,保障能力减弱。二是结构性的深层次问题仍然没有根本解决,农业虽大不强,工业经济总量小、质量低,第三产业层次低、发展慢,三次产业结构不优仍是绥化经济的短板和症结。三是项目建设中扩量提质的双重任务重叠交叉,我们扩量增速起步晚,又赶上经济下行、政策从严、市场竞争剧烈期,在总量不足的基础上又赶上压缩产能,经济进入中高速新常态,面临先天不足和新增艰难的双重考验,由于市场、政策、企业变化的原因和经济工作能力经验不足,出现了一些停工停产和低小慢项目,重组置换任务艰巨。四是一些地方和部门对市委一些重大决策认识理解不到位,落实不够得力,显效不够平衡,异地经济、乡镇村经济、都市圈经济等重要经济战略的推进实施慢,经济发展环境和服务效率还有很多问题。五是非正常上访大量发生,广大群众通过上访表达利益诉求呈快速上升趋势。六是部分干部在新常态、新特点、新形势下,思想作风、能力素质等不适应,思想认识、精神和工作状态出现了一些新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学习教育和改进。对于这些问题,我们要在今后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