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要闻 省内要闻 本地要闻 精彩点击 专题新闻 通知公告 猛犸象诗刊 日报数字报 晚报数字报 绥化晚报新媒体
经济新闻 综合新闻 视频新闻 市场监管 黑土副刊 日报头条号 小记者风采 日报公众号 晚报公众号 绥化直播
  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绥化新闻网  >  本地新闻  >  要闻

庆安镇创办“五小”活动场所把公共文化服务送到百姓家门口

来源:绥化新闻网 2025-11-17 字体:

  东北网绥化11月17日讯(姜仁彬 特约记者 段金林)庆安县庆安镇面对偏远村屯公共文化服务相对薄弱的情况,着眼满足群众对文旅融合的新需求,创办“五小”文化场所,实现了颜值高、内容多、运行灵活的文化服务,打通了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

  庆安镇地处县城郊区,下属八个村,自从办起花田文旅融合旅游区,每日人流往来密集。但部分偏远村屯的群众却享受不到这种文化服务,文化活动开展得相对薄弱。这种状况引起镇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他们认为,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要使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步入快车道,必须认真抓好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场所,动员各方面社会力量,共建共享深受农民群众欢迎的门口服务设施,让百姓过上丰富的文化生活。基于这种思路,从两年前开始兴建“五小”文化活动场所。他们本着因陋就简,就地取材的原则,一切从实际出发,充分利用闲置空间,很快在各村屯逐步建起“五小”公共文化服务场所。

  “小讲堂”大多是利用家族祠堂、闲置学校改建的,小讲堂没花多少钱,只进行了简单的修缮和装饰,桌椅板凳也是学校合并后遗弃的捡起来用,也有的是群众捐赠的,墙面装饰粉刷也是群众亲手参与完成,小讲堂很快变得耳目一新。自从建起小讲堂,讲红色故事,作时事报告,开表彰大会等文化活动,再也不用舍近求远,出门抬腿就进小讲堂,方便得很。

  “小戏台”大多是已闲置的学校教学室、村屯的会议室,自己动手搭个小舞台,再筹集些群众家存的板胡、喇叭、笛子和锣鼓乐器。群众听说要办秧歌队兴趣很高,纷纷捐赠各种乐器。原来愁得是购置乐器没钱,通过捐赠,很快组建乐器班子,小戏台一打锣敲鼓,坐在炕头就能听到,撂下饭碗就赶到,寂寞的乡村变得热闹非凡,农民的心情也舒畅快乐,齐声称赞这个小戏台办到我们心坎上。

  “小书屋”办得更是丰富多彩,别出心裁。过去村里办有农民书屋,但大多建在村里,农民要找本书看,得跑七八里地远,时常还遇到“铁将军”把门,空跑一趟。现在好了,利用农民搬迁后闲置的农舍,分门别类办起三四个小书屋,有科技的,有文学的,有传统的,新书旧书都有,想看哪类书就进哪个门,进门伸手擒来,方便得很。这些书也是农民自愿捐赠的,在家放着束之高阁成废品,现在拿出来放到书屋,摇身一变成为热门读物,对农民来说也是件开心事,小书屋让农民有书不再发愁。

  “小展厅”办得更是出彩。以往有些农民把那些有价值的稀奇旧物当作垃圾扔掉,就再也不能还原,十分可惜。庆安镇是当年抗联活动的主要地域,又是庆安建城的始发地,留下众多的宝贵遗产,农民见宝不识宝,有很多宝贵遗产丢失。自从办起小展厅以后,家有宝物的农民纷纷把专家请到家里鉴别那些文物的价值,对具有乡愁价值的物品无私捐献出来,小展厅里很快云集上百件宝物,让人看了眼花缭乱,简直就是村办博物馆。在这里,缅怀往事乡愁搭眼就能瞧见。农民说,要了解旧情往事,到小展厅走一走、看一看,保你过瘾。

  “小广场”更成为吸引人的地方,因为这里的颜值十足。小广场村屯都有,但过去没经“打扮”,村民没有兴致去,现在一经“梳洗打扮”,十分靓丽养眼。这里不仅单双杠、篮球板、排球网、乒乓球台样样俱全,而且还设置了先进人物展台、新闻事件画廊、红色读物展示区。健身锻炼玩够了,还可以坐下来细细品读那些文化读物。在这里,村民身体练得“倍棒”,心灵滋养得“红透”。

  庆安镇为使这些“五小”场所真正活跃起来,充满生机和活力,他们还组建了三支队伍:小业余文艺演出队,选择那些有文艺特长的农民组建成小型演出队,经常利用茶余饭后的休闲时间编演一些短小精悍、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满足百姓文化需求;小文旅志愿服务队,主要负责对“五小”场所的管理,组织开展好各项活动,充分发挥“五小”功能,确保“五小”经常活跃开展活动;小乡风文明理事队,主要是把文旅融合活动蓬勃开展起来,促进屯风、家风文明建设,确保“五小”在正常轨道上运行,不走板变调,为农民提供服务,他们选择德高望重的“五老”人员组成这支队伍,经常通过走访,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确保一直在快车道上稳步运行。


编辑:刘申

绥化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