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要闻 省内要闻 本地要闻 精彩点击 专题新闻 通知公告 猛犸象诗刊 日报数字报 晚报数字报 绥化晚报新媒体
经济新闻 综合新闻 视频新闻 市场监管 黑土副刊 日报头条号 小记者风采 日报公众号 晚报公众号 绥化直播
  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绥化新闻网  >  本地新闻  >  综合

肇东千鹤岛:生态湿地“鸟类天堂”

来源:绥化新闻网 2025-11-14 字体:

  东北网绥化11月14日讯(特约记者 霍永祥)入冬午后,微风轻拂,芦苇摇曳,肇东市千鹤岛旅游风景区迎来候鸟迁徙高峰,一群群候鸟来到这里觅食、栖息,时而优雅地站在水面上休憩,时而展翅翱翔捕食嬉戏,荡起圈圈涟漪,这里已成为它们迁徙路上的关键“补给站”。

  如今,松花江畔的千鹤岛旅游风景区虽已不见春夏万鸟齐飞的热闹景象,但清澈的水面上仍有留鸟嬉戏,岸边的芦苇荡里不时传出清脆的鸟鸣。这片“鸟类天堂”,如今凭借系统性的生态保护与精细化的保护管理,不仅在迁徙季吸引着成千上万的候鸟驻足,更以日益稳固的生态环境,成为了许多鸟类安心的家园,为区域生态安全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答卷。“千鹤岛湿地地处松花江流域古河道,拥有独特而完整的湿地生态系统,历史上便是众多珍稀鸟类迁徙、停歇和繁殖的重要场所。”千鹤岛景区经理孙智勇介绍说,从9月初白琵鹭飞走,紧接着,白鹭、苍鹭也陆续离开,现在是长脚鹬和东方白鹳。

  “按往年经验,东方白鹳南飞后就要‘轮到’鸬鹚了”。孙智勇接着说。走进湿地深处,这里正上演着一幕幕生动有趣的图景。数以百计的鸬鹚站成一排,它们欢快地扑腾着翅膀,溅起一朵朵晶莹的水花,或精准地捕捉着小鱼与螃蟹,每一步都透露出自信与从容。当它们群起飞翔时,遮天蔽日的场面犹如一场壮观的航空表演,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神奇与伟大。“今年已经购买10多万斤鱼苗投入芦苇塘,一部分给即将离开的鸟类们送行,另一部分等到明年候鸟回归,给它们建‘海底粮仓’接风。”孙智勇说。小鱼的味道引来了两只白鸬鹚,这种被称作“环保使者”的鸟类对环境要求极为苛刻,为这片湿地增添了一抹神秘而珍贵的色彩。

  随着芦苇、水草等湿地植物蓬勃生长,水生昆虫、鱼类等有了“口粮”,也吸引了大批鸟类来此觅食、栖息。

  每年迁徙季,在千鹤岛旅游风景区停歇、繁殖以及越冬的鸟类总数累计能达几十万只。为守护这份珍贵的自然遗产,景区连续进行了全方位的生态保护工程,通过水系连通恢复了湿地的自然水文循环,科学投放鱼类等完善了湿地食物链,搭建人工鸟巢,方便鸟类栖息。在保护管理方面,建立了生态监测站点,对气象、鸟类活动等数据进行实时监测;成立巡回法庭,对不法行为起到震慑作用;组建专业巡护队伍,防止偷猎和人为干扰;这些不仅擦亮了生态保护的“金字招牌”,也为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的协同推进提供了宝贵经验。

  “老百姓常说这里是‘聚宝盆’,割芦苇能卖钱,捞鱼虾能换粮。”孙智勇回忆说,“那时,人们为了谋生在苇塘养鱼、种植水稻、收割芦苇,再加上环保意识不强,导致湿地生态受到一定影响。像现在这样群鸟翔集的景象,以前想都不敢想。如今水更清了,植被更茂密了,珍稀鸟类也更多了。”

  近年来,肇东市千鹤岛旅游风景区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做大“生态游”规划,做优“千鹤岛”品牌,已成为东北地区极具浓厚地域风情、彰显独特文化魅力、可持续发展的风景名胜景区,也是松花江流域保存完整、景色优美、多样性特征显著的天然遗迹,素有“长江以北最美湿地”美誉,年接待游客量达15万人次。景区占地1.41万亩,其中湿地水面7055亩。湿地保护区内拥有东方白鹳、丹顶鹤等珍稀鸟类31种,鱼类38种,各类湿地植物114种。先后获批省级湿地和省级水利风景区,并成为省林业厅鸟类研究基地、哈尔滨师范大学体验基地、摄影家协会摄影基地。2024年千鹤岛水鸟观光胜地被省文旅厅列为“龙江十大必游湿地景区”之一。


编辑:刘申

绥化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