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绥化11月12日讯(庄义彬 特约记者 段金林)面对干部流动大、进城多,关工委干部出现“散、乱、替”的局面。庆安县关工委联合县委组织部加大对全县关工战线上的兼职主任、常务主任、“五老”人员三支队伍调整充实力度,焕发了生机和活力,出现务实创新局面。
庆安县县乡关工委主任根据省委文件规定均由主管关工工作的党委副书记兼任,但是这个岗位的党委副书记流动变化较多,影响关工工作的开展;乡镇关工委的常务主任大多已搬迁到县城居住,也难以下乡到位在岗开展工作;尤其是编入关工组织的“五老”人员由于年龄过大,身体较弱,又缺乏创新意识。这三支队伍都程度不同存在一些问题,必须进行充实调整。
庆安按照省关工委领导的指示,县关工委联合组织部,对这三支队伍进行调整、充实、强化整顿工作。这次整顿的主导原则,对兼职关工委主任的党委副书记必须落实到位,定岗在位开展工作,定期听取汇报,谋划主项工作,亲自抓好落实,严防只挂帅不出证、穿靴戴帽做虚功等弊端,做到扎实开展工作。
乡镇关工委的常务主任是这次调整的重点,他们认真落实从乡镇领导班子退休干部选配规定,选择了一批热爱关工工作、身体尚好,具有创新意识的退休干部充实到常务主任队伍。在选配时继续保留骨干力量,条件是近三年在关工委被评为先进单位或个人;近三年有改革创新成绩和模式,并得到县以上关工委肯定;近三年有典型经验或先进事迹在新闻媒体或工作简报上发表。这次调整工作,得到乡镇党委的重视,当作政治任务认真严肃对待,他们严格遵循“由乡镇党委提名、县关工委考察、县委组织部审定”的程序进行。对“五老”队伍的调整,庆安也坚持从优选择,年龄不超过70岁,身体比较健康,头脑机敏灵活的人员选配,特别重视那些有创新意识,一直在乡下居住的“五老”人员选配,确保常态工作。
为确保调整的关工委干部能够焕发生机,奋发扎实地开展工作,他们在乡镇关工委常务主任中推行了“五化”责任制。目标导向具体化。对每项工作都制定具体目标,提出要求,细化标准,并规定好完成的路线图、时间表,严防跑粗虚做,着力抓好落实;反馈制度经常化。他们制定了详细的反馈制度,每双月到县关工委当面汇报工作开展情况,每半年进行书面总结汇报,汇报时常务主任亲自到位,带足有关材料,严防空口说白话。工作成效典型化。验收工作不再依据报表、数字,着重看典型现场、看典型在新闻媒体上发表的介绍材料、看在有关会议上的发言、看推广典型产生的反响。开展工作创新化。工作立足点放在改革创新上,不沿袭套路应付,要有新载体、新思路、新局面,并作为评选先进的首选和唯一条件。下乡工作基点化。常务主任在基层建立联系基点,每月在基点蹲五至七天。摸准面上问题,有针对性地摸取经验,指导面上工作,防止做虚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