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要闻 省内要闻 本地要闻 精彩点击 专题新闻 通知公告 猛犸象诗刊 日报数字报 晚报数字报 绥化晚报新媒体
经济新闻 综合新闻 视频新闻 市场监管 黑土副刊 日报头条号 小记者风采 日报公众号 晚报公众号 绥化直播
  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绥化新闻网  >  本地新闻  >  综合

矢志丹心桃李梦 知来鉴往总关情

来源:绥化新闻网 2025-11-12 字体:

——记绥化市第二中学历史教师李雪晶

  全媒体记者 宋一枫

  “老师,告诉您一个好消息,我入选我们专业的卓越人才班了!”绥化市第二中学2025届学生郑好在大学校园激动地向高中班主任李雪晶报喜。作为佳木斯大学法学系新生,郑好因表现突出入选卓越班。然而一年前,数学学科还是她几欲放弃的“短板”。分科后,李雪晶敏锐注意到郑好的文科优势与数学困境,毅然采取“每周两次数学汇报”制度,长期耐心督促为她注入坚持的动力。最终,郑好高考数学提升近40分,实现了人生的关键跨越。

  这份蜕变,是李雪晶十二年教育生涯的一个缩影。2013年,李雪晶从辽宁师范大学毕业,通过校招成为绥化市第二中学的历史教师。如今,她已成长为独当一面的中学一级教师、历史教研组组长和优秀班主任。十二年来,李雪晶以党员信仰为帆,以教师责任为桨,在立德树人的航道上坚定前行。

  在郑好的记忆里,高二分科后的那个秋天格外清晰。当她在数学的迷宫中彷徨时,李雪晶发现了她的困境。“每周两次数学汇报”,这个看似严厉的决定,却成为她学习生涯的转折点。起初是压力,后来是动力,最终化作高考金榜题名的喜悦。如今已成为佳木斯大学法学系卓越班学生的郑好,依然记得李老师那句朴素却有力的话:“不抛弃,不放弃。”

  这份执着,李雪晶同样给予了曾经迷茫的李政浩。这个自称“混混”的少年,在来到李雪晶班级之前,习惯了逃课、厌学的生活。是班级的凝聚力让他第一次感受到集体的温度,是李雪晶的耐心让他慢慢打开心扉。“学习一是为了妈妈,二是为了班主任。”这句朴素的告白,见证了一个少年的蜕变。2022年高考,李政浩以优异成绩考入齐齐哈尔大学,实现了从“问题少年”到大学生的华丽转身。如今,他仍会专程回母校看望李雪晶,分享自己的发展与进步。

  “教育不是筛选,而是唤醒。”这是李雪晶始终坚持的育人理念。在她眼中,没有“差生”,只有“尚未被发现优点的学生”,每个学生都是一颗独特的种子,只是花期不同。当刘佳怡因月考倒数而自我怀疑时,李雪晶看到了她骨子里的倔强和对舞蹈的热爱;当患有糖尿病的小芳因自卑而厌学时,李雪晶用“你是阳光乐观的孩子,积极配合治疗,一切都会好起来的”这样温暖的话语,一点点融化她心中的冰霜。最终,她们都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绽放时刻,分别考入了自己心怡的本科院校。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李雪晶总是悄悄了解困难学生的需求,用细腻的关怀守护着他们的自尊心,让他们在班级里找到温暖。

  作为一名中共党员,李雪晶始终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扛在肩上。从教十二年来,她从未因个人原因耽误过一节课,即使面对身体的病痛与生活的困难,也始终坚守在讲台上。2019年2月,正值高三备考关键时期,李雪晶因劳累过度导致小产。医生要求她卧床休息半个月,但心系学生的她提前五天重返讲台。身体虚弱的她,每上完一节课就会虚脱无力,可看到学生们专注的眼神,她感到所有的坚持都有了意义。那届学生或许永远不会知道,老师站在讲台上的每一分钟,都是在与身体的极限抗争。

  在学生孙婉笛的记忆里,班主任的办公室永远敞着门,课间总能看到问问题的同学;晚自习前,李老师一定会提前到班答疑;每天的跑操,她也陪着同学们一起,在晨曦中记录着青春的点点滴滴。在元旦、中秋等一些特殊的日子里,李雪晶都会自费准备好零食和礼物,通过拍集体照留下青春记忆,让紧张的备考生活多了一份温馨与美好。这些看似平凡的细节,如涓涓细流,汇聚成班级强大的凝聚力。

  在班级建设中,李雪晶特别注重“凝心”,通过集体活动、互助合作,让班级成为学生们共同的“精神家园”。高三备考阶段,面对巨大的学习压力,她会组织拔河比赛、陪学生打沙包,用欢声笑语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让备考时光多了许多温暖的回忆。十二年来,她将“立规”“凝心”“热爱”与“坚守”融入日常工作的点滴,成功塑造了积极向上的班集体,也赢得了学生的爱戴与业界的认可。

  矢志丹心桃李梦,知来鉴往总关情。李雪晶敬业奉献,躬耕不辍,收获了累累硕果,连续六年考核优秀,市级师德先进个人、骨干教师、教学名师等荣誉接踵而至。她如光,照亮前路;她如树,遮风挡雨。这位平凡的教育者,正如她所深研的历史,在岁月长河中沉淀价值,用爱与责任托举着生命成长,见证着青春绽放。


编辑:刘申

绥化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