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要闻 省内要闻 本地要闻 精彩点击 专题新闻 通知公告 猛犸象诗刊 日报数字报 晚报数字报 绥化晚报新媒体
经济新闻 综合新闻 视频新闻 市场监管 黑土副刊 日报头条号 小记者风采 日报公众号 晚报公众号 绥化直播
  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绥化新闻网  >  本地新闻  >  综合

孔德平:柔肩担家业 诗歌照生活

来源:绥化日报 2025-08-28 字体:

冯旭东

  在安达市老虎岗镇,孔德平的故事被邻里传颂。她看似瘦弱的肩膀,不仅扛起了养猪、种地,悉心照料年迈多病的公婆的重担,更在柴米油盐之外,用一支笔耕耘出诗意人生,成为省级诗词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其作品曾在《诗选刊》等刊物上发表,并多次获得市级奖项。生活给予她重压,她却报之以歌,将坚韧、孝道与对生活的热爱,谱写成动人的篇章。

  1988年,孔德平高中毕业后回乡务农的同时,学习服装裁剪增加收入。婚后,她生有两个女儿,她放弃了缝纫活开始了养猪生涯,这一干就是20多年。与此同时,照顾公婆的重任也落在了她的肩上。丈夫常年在外,公婆一旦身体不适,她总是第一时间安排就医。有一次,她独自搀扶腰疼的公公去医院做CT,走过高高的台阶时,医生见状感叹:“这是您女儿吧,真孝顺!”孔德平笑着回答:“我是儿媳妇。”这朴实的回答背后,是日复一日的付出。

  公公脾气不好,又患上小脑萎缩,行为举止常令人哭笑不得。婆婆则爱唠叨,对琐事多有挑剔。面对这些,孔德平展现出了极大的包容与耐心。她把公公当作需要呵护的孩子,对婆婆的要求也尽量满足。邻里乡亲无不羡慕孔德平的公婆:“老两口真有福气,摊上这么个好儿媳!”然而,这份孝心背后也有不为人知的委屈,她只能默默咽下。

  写作,成为她生命中的一束光。2017年,她遇到的第一个“贵人”是《安达新农村大喇叭》主持人任淑珍,这也点燃了她心中潜藏已久的文学火种。她加入了安达市诗词协会,正式踏上了创作之路。笔尖流淌,成了她宣泄情感、忘却烦恼与劳累的良方。生活的艰辛、照顾老人的不易、内心的委屈与坚韧,都化作了创作的源泉。她的诗作开始频频亮相于《绥化晚报》《长风文艺》《北国诗风》《微型诗选刊》《华夏诗歌新天地》等报刊杂志,至今已发表近几百首现代诗与古体诗,三次获得市级奖励,并有作品入选《战疫》《百年红船》等重要诗集。如今,她不仅是安达市诗词协会会员,更跻身中国诗歌学会、黑龙江省诗词协会和华夏诗歌新天地协会。

  创作,让孔德平的生活焕发出新的光彩。她不再是那个默默隐忍的农家妇女,而是在土地上耕耘、在猪舍里忙碌、更在诗词行间飞翔的“多面手”。她瘦弱的肩膀,扛起的是沉甸甸的家计,是孝老爱亲的责任,更是对精神家园的不懈追求。孔德平用她的行动证明,生活的重压之下,依然可以心怀诗意,让阳光洒满每一个平凡的日子。


编辑:韩敏

绥化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