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制先行 服务下沉
我市推动“公法伴游”融入文旅全链条
全媒体记者 李欣杨
近期,市司法局积极整合司法行政部门资源优势,细致谋划、扎实推进,在全市推动“公法伴游·四季无忧”公共法律服务工作机制落实落靠,以法治力量为全市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健全机制强统筹,筑牢“法旅融合”基础。市司法局从顶层设计入手,推动“法旅同行”协同格局成型。制定《推进建立“公法伴游·四季无忧”公共法律服务工作机制的方案》,明确工作目标、建设要求、功能定位及职责分工,统筹公共法律服务、法律援助、法治宣传、人民调解、公证仲裁等职能,将多元法治服务融入旅游资源开发、文旅规划及文化保护,构建“法治+文旅”融合发展机制。
明晰权责边界,构建部门联动工作合力,明确司法、文旅职责分工,建立“1+1”职责分工体系,确保工作责任有效落实。北林、望奎、绥棱司法局就协同机制建立、重点工作推进、景区站点建设等问题与当地文旅部门、景区负责人开展会商座谈会,建立常态化沟通对接机制,形成“景区—文旅—司法行政机关”点对点快速响应机制。
量化建设指标,规范运行护航景区发展。结合景区等级、景区类别、地域分布、季节客流等关键因素,量化“24+N”工作建设目标,即选取确定全市全部重点A级景区(共24家),设为建设任务,做到全市A级景区“公法伴游·四季无忧”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全覆盖,并实现有效运行。截至目前,望奎县林枫故居纪念馆、明水县双利文旅小镇、兰西县黄崖子关东民俗文化旅游村、青冈县第四纪古生物化石博物馆等11家重点景区工作站已完成设立投入使用,累计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等服务118次。其中庆安、绥棱整合景区周边司法行政资源,在原有景区、林业局司法所、调解室的基础上进行升级改造,在庆安县望龙山国家森林公园、庆安县柳河生态旅游度假区、绥棱县林业局生态文化旅游景区建立独立工作站,配套设置办公室、咨询窗口和服务人员,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纠纷化解等面对面服务。
聚焦法治需求,加强机制服务宣传推广,聚焦游客及景区周边配套经营服务人员法治需求,精心组织法律服务团队,深入景区、广场公园、城市商圈开展“公法伴游·四季无忧”主题宣传活动。通过“站点服务+流动宣传”模式,向过往游客、群众推广“公法伴游·四季无忧”品牌标识、工作机制,介绍景区工作站职能和服务范围、方式,并针对游客常见的法律问题,如旅游合同纠纷、人身财产安全保护等,进行详细解答。发放“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便民联系卡和“龙法通”小程序宣传单,向游客和群众详细介绍热线和小程序的功能及获取方式,告知游客若遇到法律问题,可随时通过登录“龙法通”小程序或拨打“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获得7×24小时免费咨询服务和法律服务指引,将法律服务供给全面融入文旅产业中。
创新载体惠民生,拓展服务覆盖范围。结合营商环境优化,市司法局创新服务载体,让法律服务惠及更多群体。出台《法润营商—绥化市司法局民营经济法律服务指引清单》,专门增设“公法伴游·四季无忧”品牌介绍章节,针对企业职工节假日旅游需求,详细说明机制内容与“龙法通”小程序使用方式。清单除纸质版外,同步制作电子版推广二维码,企业职工与群众扫码即可下载查阅,实现“一扫下载、一码即得”。通过“法治体检进企业”等活动,清单被广泛推广,有效提升群众获取文旅法律服务的精准度与便捷性。
如今,“公法伴游·四季无忧”机制已成为绥化文旅发展的“法治护航者”,既为游客筑牢权益保障防线,也为涉旅主体规范发展注入动能,持续优化文旅消费环境,助力全市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