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要闻 省内要闻 本地要闻 精彩点击 专题新闻 通知公告 猛犸象诗刊 日报数字报 晚报数字报 绥化晚报新媒体
经济新闻 综合新闻 视频新闻 市场监管 黑土副刊 日报头条号 小记者风采 日报公众号 晚报公众号 绥化直播
  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绥化新闻网  >  本地新闻  >  综合

听!兰西抗联故事里的枪声与信仰

来源:绥化日报 2025-08-21 字体:

——重走抗联路(七)

文/摄  刘丽婧  特约记者  张静怡  全媒体记者  陈俊杉  刘华鹏

        8月6日,沿着蜿蜒的乡路走进兰西县曾被战火浸染的革命老区,一个个鲜活的英雄故事,如同穿越时空的火种,让80年前那段浴血奋战的历史依然滚烫。在这里,抗联精神从未远去,正以独特的方式在新时代续写着传承的篇章。

  “就是在这个公路上,抗联部队伏击了日伪军的卡车。”在兰西县红星乡武家村,村书记王振带我们来到了伏击战所在地,向我们讲述了当时大武家窝堡伏击战的情形。当时戴鸿宾带领抗联十二支队来到兰西县城西北的大武家窝堡屯一带,他们把70人的队伍分成两拨,一部分藏在公路西侧高粱地里,另一部分则利用夜幕隐蔽到公路东侧的谷地里,伏击从县城出发的日伪军车辆,直到敌军进入伏击圈时,一声令下,70多支枪口齐齐对准敌人,只见车上的敌人鲜血迸流,一个接一个地倒在车上,车上的油桶也被打燃。这场短兵相接的战斗,只持续了5分钟,击损了一辆敌军车,打死了十几个日本兵,而抗联没伤一兵一卒,大获全胜地奔向新的征途。站在当年的伏击战公路旁,脚下的沥青路平整宽阔,很难想象80年前这里曾是一片激战的战场。王振指着公路两侧的田野说:“现在这大片的玉米地,当年就是高粱地和谷地,抗联战士们就是借着庄稼的掩护,打了这场漂亮的伏击战。”

  来到兰西县红光镇义发村,兰西县革命老区纪念馆就坐落于此,馆内展出着抗日战争浴血奋战14年的宣传图片,绘就了抗战时期波澜壮阔的革命画卷。馆内还展出着武家村、富河村、河口村、复兴村、城安村、长新村、春岭村、双堡村、荣泰村、永久村等革命老区村的情况,介绍了徐泽民、于天放、马占山、戴鸿斌、许亨直等抗联英雄在兰西县活动的事迹。

  馆内还记载着许多著名战役的情景,志愿者代表吴卓为我们介绍了著名的三合成战役。1940年农历八月初二,东北抗联六支队在于天放的带领下来到兰西县北安乡三合成屯,收到前哨战士报告,敌人正从青冈、兰西交界向这里移动,于天放紧急集合队伍,占据公路两侧有利地形,准备迎战。一会工夫,只见敌军坐着汽车沿公路开了过来,战斗即刻打响,7挺机枪同时开火射向敌群,敌人看到抗联火力很猛,就开始用炮向屯里猛轰,屯北的战斗一打响,西部和南部的伪军四五百人配合北面敌人从三个方向向抗联阵地包围过来。敌众我寡,形势对抗联十分不利,为保存力量,于天放决定留下一个班由朴吉松断后,大部分队伍往东撤,朴吉松带领战士奋力阻击敌人半个多小时,等队伍走远了,他才带着担任掩护的几名战士撤出屯外。三合成激战打死七八名日军,打伤几十名伪军,六支队有1人牺牲、8人负伤。

  站在纪念馆内,凝视着这些珍贵的历史图片和文献,仿佛能够听到当年战场上枪炮的轰鸣,看到抗联英雄们奋勇杀敌的身影。他们的英勇事迹,如同璀璨星辰,永远闪耀在历史的长河中,他们的精神如同不灭的灯塔,指引着一代又一代兰西人在建设家乡的道路上奋勇前行。


编辑:韩敏

绥化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