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媒体记者 张慧莹

“十四五”期间,市医疗保障局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民生成绩单:通过铁腕监管与柔性引导并重,全市通过自查自纠累计涉及金额达4061.2766万元,追回并拒付违规医保基金23327.3466万元(其中市本级追回11438.90万元,行政罚款7145.17万元);深化支付方式改革,推动城乡居民次均住院费用由5606元降至4490元,显著下降超千元;积极落实药品耗材集采政策,正在开展集采药品1100余种、耗材77类,单品最高降幅达97%,累计为参保群众和医保基金节省医疗费用约6.6亿元;全力攻坚全民参保,主管市领导亲自部署调度,高频次召开会议,将任务纳入县区考核,强化部门协作,2024年全市参保337.9万人,占比常住人口97.6%,2025年基本医保参保333.56万人……这一串串数字,是守护群众“看病钱”“救命钱”的坚实足迹,更是千家万户看病就医负担减轻、获得感提升的生动注脚。
7月20日,记者走进北林区一家社区药房里,看到68岁的陈女士拿着刚配好的降压药,脸上洋溢着轻松的笑容。“现在吃药再也不揪心了!”她感慨地对记者说。她清晰记得几年前药价高昂时的窘迫,“那时候买药真是笔大负担,有时不得不精打细算”。如今,她笑着展示随身携带的药盒:“国家政策真是好,药价降了好多,我现在能按时按量吃,血压控制得稳稳当当,心里别提多踏实了!”药房工作人员也向记者证实,像陈阿姨这样的慢性病患者,每年的药费负担已经大大减轻,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7月22日,记者在市人民医院外科病房见到了刚做完阑尾炎手术的刘先生。他主动拿出两次住院的经历对比:几年前的同类型手术,费用让他感到压力不小;而这次手术,总费用和自付部分都明显降低了。“手术前医生就跟我沟通了大概费用,说现在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了,治疗会更规范、更透明。”刘先生指着这次的账单,语气中带着安心,“用的耗材都是集采的,价格合理透明,不像以前心里没底。”他的主刀医生向记者解释:“现在的DIP支付方式引导我们更注重治疗的合理性和成本控制,医保部门还建立了数据工作组、预付资金机制和反馈沟通渠道,不必要的花费少了,最终受益的是患者,他们的经济压力小了,对治疗过程也更放心。”
回眸“十四五”,绥化市医疗保障局交出的是一份写满温度、力度与市民满意度的厚重答卷。他们用强有力的监管守护了医保基金的安全与公平,让百姓的“救命钱”更安全;以敢为人先的勇气深化支付方式改革,成功从DRG切换到更适宜的DIP;完善特例单议等机制,驱动了医疗服务提质增效,让患者的账单更“轻松”;不折不扣落实集采政策,大幅降低了药品耗材价格,让“看病贵”的难题有效缓解;全力筑牢全民参保根基,将更多人纳入保障范围,让健康守护的“安全网”更密更牢。
陈阿姨脸上舒展的笑容,刘先生心中卸下的负担……这些发生在身边的鲜活故事,是绥化医保改革成效最生动、最温暖的注脚。展望未来,绥化市医疗保障局将继续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深化改革,优化服务,不断提升管理效能,让医保高质量发展的阳光持续照耀千家万户,守护好每一位市民的健康与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