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要闻 省内要闻 本地要闻 精彩点击 专题新闻 通知公告 猛犸象诗刊 日报数字报 晚报数字报 绥化晚报新媒体
经济新闻 综合新闻 视频新闻 市场监管 黑土副刊 日报头条号 小记者风采 日报公众号 晚报公众号 绥化直播
  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绥化新闻网  >  本地新闻  >  经济

大学生返乡做起“鹅司令”

来源:绥化日报 2025-05-19 字体:

  

       东北网绥化5月19日讯 ( 于海静 特约记者 高伟 )   “嘎嘎嘎——”近日清晨,明水县通达镇革新村草原养殖大棚内,一群穿着金黄“外衣”的小鹅在网床上蹦跳撒欢,15000只霍杂鹅雏在依鹏养殖专业合作社“安家落户”。合作社负责人、38岁的返乡创业青年张学良穿梭在鹅群中,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这片草原上,鹅鸣与笑声交织,奏响了一曲乡村振兴的新乐章。

  “这是今年的第一批鹅雏,品种为霍杂,养殖周期80天左右出栏。我们采用‘林下放牧+科学补饲’模式,白天让它们在草原上吃青草、蚂蚱,喝天然露水,晚上回棚里补充玉米。”张学良介绍。这种生态养殖模式不仅让鹅肉更紧实鲜美,鹅粪还能滋养草地,形成“种养循环”。他又说,“现在天气凉,它们要在网床上生活15天左右,天气转暖后,就能下地去草原里放牧。”

  眼前身着迷彩服,皮肤黝黑,嘴里哼着歌曲的年轻人,他就是合作社的负责人张学良,他是80后返乡创业的大学生。

  这位土生土长的通达镇人,大学攻读音乐专业,毕业后在上海闯荡多年,从酒店管理做到销售总监,最终自主创业当上老板。然而,城市的霓虹始终抵不过心底的乡愁。疫情结束后,看着年迈的父母和家乡大片闲置的草原,他突然意识到,这里才是他的“舞台”。2022年,张学良毅然返乡,将创业目光锁定在生态鹅养殖上,并选址、成立合作社。

  2023年春天,第一批鹅雏2600只经过80天的饲养,成活率达95%,第二批2800只成活率达96%。第一年养殖经济效益可观,大大鼓舞了继续养殖的信心。于是他决定2024年扩大规模。

  2024年,第一批鹅雏从上一年的2600只扩大到5500只。第二批鹅雏在养殖过程中因天气等原因,遭遇了疾病,但好在收入也是不错。这一年,张学良自学了兽医防疫、打针注射等技术。两年来,张学良从“门外汉”变成了“土专家”。

  “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张学良深知,乡村振兴需要“抱团发展”。他前后带动7名新手加入养殖行业,并成立合作社,让大家单打独斗汇聚一起抱团取暖。张学良想把他一步一步总结的经验分享给大家,于是开始做网络直播。

  鹅舞草原绘新景,乡村振兴“明水好样本”。明水县依托70万亩草原资源,将鹅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特色抓手。张学良的依鹏合作社正是这一战略的生动实践。张学良的故事,是新时代青年返乡创业的缩影,也是乡村振兴战略在基层落地生根的真实写照。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一群“新农人”正用智慧和汗水,书写着属于他们的青春篇章。


编辑:韩敏

绥化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