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北网绥化5月16日讯 ( 杨悉越 曹萌萌 )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前提,抓住了产业发展就牵住了乡村振兴的“牛鼻子”。近年来,明水县育林乡因地制宜,将肉牛养殖作为群众持续稳定增收的主导产业来抓,坚持“适度规模、种草养殖、自繁自育”的发展模式,全乡“牛”产业得到了迅猛发展,为群众增收致富闯出了条“牛”路子,唱响了乡村振兴的新牧歌。
走进育林乡远大村春贵肉牛养殖场,映入眼帘的是标准化肉牛养殖圈舍,一间间宽敞明亮的标准化圈舍整齐排列,暖棚、饲料储备库等设施配套齐全,肉牛膘肥体壮,或从栏杆间伸出脑袋,悠闲地咀嚼着草料,或自在地踱步,“哞哞”叫声此起彼伏,好不热闹。而在另一边,春贵养殖场的工人陈蒙正在运输草料,他熟练的驾驶着撒料车沿着食槽投放着为牛群精心调配的“营养午餐”,忙的乐在其中。
据了解,该养殖场建于2024年4月,占地面积22500平方米,总投资70万元,建有1栋养殖圈舍,能容纳200头牛,现有存栏约180头牛。“我们养殖场的牛是从内蒙古购买回来的,品种是西门塔尔,2024年7月刚拉回来时只有400斤左右,经过4个月的时间能育肥成1400斤左右的大牛,然后就卖给周边的宰牛场。养殖场现有的180多头牛的大小不等,我们随时进行购买、育肥、售卖。目前这种牛的价格是每市斤12元左右,由于市场行情价格不稳,一头牛能净赚2000元左右。”养殖场的负责人牟春贵说。
据春贵养殖场的工人王丽萍说:“为助力周边群众增收,养殖场还向村民大量收购稻草和秸秆,鼓励村民种植牧草,通过产业发展惠及千家万户,为乡村振兴赋能增效。”
为了增加村民收入,养殖场还吸纳了村里的2名村民务工,能在家门口的养殖场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让村民刘军和妻子十分满意。刘军说:“我们两口子在牛场工作已经大半年了,年工资9.5万元,工作的地方离家很近,工作条件也很不错,方便照顾家里。”
据养殖场工人陈晓曦介绍:“我们推行种养循环模式,牛的粪便送给村民作为果园、菜园的有机肥,这样不仅减少肥料的投入,也降低了农户的种植成本,达到了绿色环保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