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专班 硬核护航
绥化“全链条服务”助力天有为上市
□ 全媒体记者 陈骁 廉红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相关部门对天有为随时可见、随时服务,并专门派出驻企秘书解决问题,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天有为董事长王文博在上市仪式现场说。
从1998年,王文博夫妇成立了哈尔滨天有为仪表厂。到2003年5月,黑龙江天有为电子有限责任公司成立,并于同年年底搬迁至绥化经开区。再到今年4月24日上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鸣锣,成功上市。短短的20年,天有为从一个小作坊成长为汽车细分行业的“隐形冠军”,实现了从“掌握核心技术”到“创造核心技术”的跨越式发展,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政企的良性互动。
在企业苦练“内功”,寻求高质量发展的背后,是当地政府积极营造的助企发展营商环境。
绥化经开区管委会主任于志龙介绍,经开区始终锚定天有为发展需求,开展全方位服务。通过成立汽车电子信息产业服务专班,构建“政策+服务”双轮驱动模式,对企业重大事项采取“一事一议”,积极协调解决各类问题,为企业提供从培育、辅导到上市的全链条支持与保姆式服务。同时,在企业上市关键期,我们还建立了上市服务“绿色通道”,实行“一企一策”精准服务,成立24小时工作专班,为上市各环节提供便利,全力推动天有为进军资本市场。
在企业快速发展之初,随着订单量激增,天有为面临着急需扩大生产规模的情况。经开区在得知情况后,第一时间为其协调建设了6.15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项目,为天有为出口汽车仪表智能显示终端研发生产建设基地二期项目提供基础保障。
董事长王文博说,“经开区为我们开辟了‘绿色通道’,仅用7天的时间就帮助我们完成了出口汽车生产基地物流通道建设项目审批,让我们保障了项目如期开工建设,并顺利地投入运行,为企业后续发展积力蓄能。”
“用地难”“落地慢”一直是企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市自然资源局根据天有为实际发展需要,多次提供用地审批服务,在2017—2021年间,根据项目需求情况,分7次供应天有为土地,既节省了企业一次性拿地成本,降低了企业资金周转压力,又缩短了企业发展周期,为企业“小步快跑”高水平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此外,经开区还在天有为老厂区东侧预留了建设用地,支持天有为与行业顶尖公司合作,规划建设国际汽车产业园。
天有为的强势崛起,关键在于不断推进科技创新。
市科技局全力助推天有为加大研发投入,提升创新能力,激发发展活力,先后助力企业建成2家省级企业科研机构,自主研发的科研成果斩获省科学技术发明三等奖、科技成果转化二等奖,持续推动天有为跻身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行列。同时,还帮助企业立项中央引导地方、省重点研发、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累计助力企业获得科技资金支持3700多万元,为企业上市发展注入强劲创新动能。
绥化海关积极主动融入地方发展大局,对天有为公司提供通关进出口全链条“一对一”跟踪指导,综合运用“7×24”预约查验等便利化措施,实现企业进出口货物“即报即验即放”。积极落实关企联络员制度,指导天有为公司积极拓展加工贸易业务,减少税款支出和资金占用,有效降低企业运营成本。2024年,天有为公司加工贸易进出口额突破16亿元,同比增长21.6倍。组建专家团队,“手把手”为天有为公司量身定制海关高级认证企业培育方案,指导企业对标高级认证企业标准逐步完善,助力天有为公司顺利通过哈尔滨海关评审,成为绥化市第3家海关高级认证企业。
良性持久的政企互动关系是支撑“隐形冠军”企业成长的核心支柱。政府服务必须与企业需求契合,真正做到“企业有所呼,政府有所应;企业有所求,政府有所为”。
我市相关部门将省市相关政策汇编成册,安排专人负责政策宣传、对接、答疑等服务。2019年,以天有为为核心,启动建设汽车电子信息产业园。政府全力培育和扶持天有为进入资本市场,在募投项目用地、资金以及上市前相关服务等方面给予支持。2022年,为支持天有为扩大规模和吸引上下游配套项目落地,经开区申请了1.6亿元债券资金。
同时,我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工信局等部门深化包联企业工作机制,组建政策服务专班,开展“一对一”政策解读与申报指导,确保惠企政策精准落地、红利直达企业。2020年以来,帮助天有为申报并兑现投产重点工业项目奖补、认定黑龙江省数字化车间奖励、中央引导地方发展专项资金、工信部试点示范奖励、达产增产政策奖励、中央外经贸发展资金、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奖励资金等政策资金,并指导企业及时以技术改造类别纳入统计,帮助企业申报省技术改造补助政策,目前已兑现省级补助资金627.57万元,切实减轻企业负担,激发发展活力。
资本市场是城市发展的“助推器”。在天有为上市仪式现场,市委副书记、市长陈立军表示,市委、市政府将一如既往地当好企业“服务员”,让企业家安心创业、放心发展。并承诺,将始终把培育优质企业、对接资本市场作为推动经济提质增效的关键抓手,全力支持企业做大做强,着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