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伟波 全媒体记者 陈俊杉 刘华鹏
近日,在供电部门的全力电力保障下,北林区国家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智能温室大棚依托“5G技术+智慧农业”创新模式,成功构建起高效、精准的现代农业生产体系,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动能,开启了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崭新篇章。
走进北林区良种繁育现代化大棚,电子显示屏可以实时显示监测到的温度、湿度、光照、土壤的酸碱度值和微量元素等数据信息,管理人员只需通过5G网络,就可实时将环境数据传输至智慧管理平台,从而实现对农作物生长环境的精准把控。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浸种催芽是种子播种前极为关键的环节。过去,农户们大多采用传统的浸种催芽方式,不仅耗费人力物力,效果还参差不齐。所以,为了提升种子发芽质量,给农户更可靠的保障,这几年我们下大力气研究和引入智能化浸种催芽技术。现在,我们新建的智能化浸种催芽车间,配备了一整套先进的智能设备,从温度、湿度到浸种时间,都能精准把控。”绥化市盛昌种子繁育有限公司高级农艺师卢国臣向记者介绍了引进智能化设备后对浸种催芽的影响。据了解,这个智慧农业基地通过5G与物联网技术,实现了从种子培育、生长监测到采收存储的全流程数字化管理。同时,供电公司提供的稳定电力支持,有效降低了设备故障风险,让大棚生产不再受天气、时间限制。
“多亏电业局的技术支持,以稳定的电力供应和快速响应,让我们的智能设备能够全天候精准运转。特别是今年浸种高峰期,电业专班在我们这里驻守了一个多月,在极端天气为我们排除线路隐患……”为保障智慧农业设备稳定运行,当地供电公司主动对接需求,量身定制电力服务方案。从升级园区供电线路、安装专用变压器,到定期开展设备巡检、提供应急抢修,全方位确保大棚内5G基站、智能灌溉、温控系统等设备用电无忧。
据国网绥化市郊区供电公司生产副经理祖崇介绍,在春灌和种子催芽的关键时期,供电公司利用智能电网监测系统,对其用电情况进行24小时实时监控,一旦发现用电负荷异常波动或者潜在的供电风险,就能迅速响应。同时,还组织了专业的运维团队,加大对为像盛昌种子这样的企业供电的线路和设备的巡检频次,定期检查变压器、配电柜等设施,及时排查并消除各类用电安全隐患。另外,还为像盛昌种子这样的企业开通了用电服务绿色通道,只要有用电相关的需求,无论是增容改造还是故障报修,都会第一时间安排工作人员上门服务,为农业高质量生产保驾护航。
供电公司工作人员表示,目前已为该基地新增容量3525千伏安,改造线路1.3公里。今后,双方还将探索“智能电网+智慧农业”新模式,进一步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