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要闻 省内要闻 本地要闻 精彩点击 专题新闻 通知公告 猛犸象诗刊 日报数字报 晚报数字报 绥化晚报新媒体
经济新闻 综合新闻 视频新闻 市场监管 黑土副刊 日报头条号 小记者风采 日报公众号 晚报公众号 绥化直播
  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绥化新闻网  >  本地新闻  >  综合

开学经济与经济开学

来源:绥化日报 2025-03-06 字体:
分享到:

紫微

  大中小学又开学了。前几天与几位搞文化用品销售的朋友在一起聊起这个话题,他们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因为他们的店铺,又会因为开学而出现一波销售热潮,他们将之称为开学经济。之所以出现开学经济这个词,是因为开学这件事,在中国已经成为一种奇特的经济现象,越来越值得人们回味。

  近年来,每逢寒暑假结束,“开学经济”便会成为一种社会现象,席卷的不仅是文具店,连电器店、手机店等也会跟着沾光。家长们不仅要给孩子添置书包、文具盒等传统装备,现在还要购买笔记本电脑甚至手机等新式装备,有些家长在短短的几天时间里,甚至要花掉数千元、上万元。开学经济到底火到什么程度?据来自教育部门的数据,仅以我所生活的四线小城绥化来说,隶属于市、区两级的中小学生就有近3万名,如果按每个学生开学消费500元计算,每学期的开学前后,家长就会为商家贡献出1500万元的消费额度。

  家长在新学期肯为孩子花钱,有其自身的心理考量。新学期,新气象,买些新装备,既是送给孩子的礼物,同时也期望孩子受到鼓励,学习更加积极,成绩更加优异。再加上现在的孩子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在孩子们身上,怎么能差钱?在这种心理的影响下,手头宽裕的家长自是一掷千金,那些经济条件平平的家长碍于面子,也是省吃俭用,紧咬牙关,千方百计满足孩子的要求。然而,这些家长收到的效果也许事与愿违,现在的很多高档文具功能繁多,花里胡哨,更像是玩具,在使用中可能会分散孩子们的注意力,最终影响孩子们的学习。

  开学经济在考量着家长们的智慧。其实,如果客观地平心而论,开学为孩子们置办一些学习必须品,是再正当不过的事情。正常情况下,买什么,添什么,是应该根据实际情况,丰俭由人。而有些家长,则更是一味地跟风,一味地迁就孩子。如今在不少家庭里,开支主要集中在孩子身上,父母省吃俭用,对孩子的开支要求却是有求必应,早已经把“再富不能富孩子”的古训抛到了脑后。父母“慷慨”,孩子自然就大方起来,长此以往,孩子们很难体会到生活的艰辛与不易,这对他们将来走向社会,自立于社会,会形成极大的障碍。

  在这种情况下,一种与开学经济相对应的呼声,越来越多地引起人们的共鸣,那就是如何做到“经济开学”。所谓的经济开学,其实就是我们曾经长期倡导的,现在逐渐被我们遗忘了的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很多有识之士希望勤俭风能吹淡火热的“开学经济”,希望家长们在孩子们的学习用品上,也能像人尽其才一样,做到物尽其用:文具只要还能用,就不要更换,即使确实需要更换,也要量力而行,适可而止,也就是做到“经济开学”。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们的收入高了,物质条件好了,生活品质提高一些,包括孩子们在学习的装备上提升一下档次,这无可厚非,然而,我们的衣食住行可以追求高档,但绝不应该浪费,绝不应该能吃两个包子,非要买三个,然后吃到第三个的时候,咬一口就仍进垃圾桶。须知,浪费,不仅在挥霍着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宝贵物质资源,也给地球环境造成极大伤害。

  如何做到经济开学,关键还在家长。一个普通家庭的孩子,开学消费动辄几千元甚至上万元,看似一件很自然的事情,可它传递的却是一种潜在的攀比和浪费的陋习,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任何脱离实际的消费,都属于不理性的消费,不应该成为一种风气或者说是时尚,特别是发生在学生身上的高消费,更应该彻底杜绝。作为家长,在帮助心智尚未成熟的孩子置办开学用品时,应该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念,千万别把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抛到脑后。同时,老师也应该配合家长做好孩子们的思想工作,教育孩子们,家境一般的,多体谅父母的辛苦,坦然面对现实,在消费方面尽量不要攀比,不浪费父母每一分血汗钱;而家庭较好的孩子,也应该对得起父母给自己创造的优越条件,尽量做到勤俭节约。这样,孩子们走向社会后,才能真正立业、成家,成为对家庭和社会有用的人。


编辑:韩敏

绥化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