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要闻 省内要闻 本地要闻 精彩点击 专题新闻 通知公告 猛犸象诗刊 日报数字报 晚报数字报 绥化晚报新媒体
经济新闻 综合新闻 视频新闻 市场监管 黑土副刊 日报头条号 小记者风采 日报公众号 晚报公众号 绥化直播
  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绥化新闻网  >  黑土副刊

仰望哈尔滨圣·索菲亚大教堂

来源:绥化日报 2023-06-19 字体:

周脉明
 

  哈尔滨圣·索菲亚大教堂和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乌克兰基辅和俄罗斯诺夫歌罗德三个国家的圣·索菲亚大教堂并称世界“四大大教堂”,也是远东地区最大的东正教教堂。

  “五一”早晨五点多钟,我出了哈尔滨火车站,伴随着初升的艳阳来到了雄伟恢宏、高贵典雅的索菲亚教堂前。圣·索菲亚教堂就像一个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美人”,被石头道街、透笼街、兆麟街和地段街环抱着。尽管时间尚早,但是络绎不绝的游客纷纷各自在寻找着最恰当的角度与教堂一起留下难忘的瞬间。

  圣·索菲亚大教堂,当地人都称之为索菲亚教堂,通高53.35米,占地面积721平方米。教堂为东西方向拉丁“十”字,墙体全部采用清水红砖结构,墙体以大小套叠的砖砌拱券和“十”字构成主体表面,让人感叹其形体构造复杂,砌工精细。教堂顶部为巨大饱满的“洋葱头”穹顶,统率着四翼大小不同的四座绿色帐篷顶。“洋葱头”最高处是一副金黄色的十字架,直插云霄。“洋葱头”下面是一只巨型16面体的大鼓座,鼓座的每一个侧面都开了一个高侧窗,起伏的墙拱券、花瓣形和神乳体装饰着檐口。这是罗马风格的连续拱券的设计风格,为整个建筑平添了几分异域风情。

  在教堂顶部分别有六个大小不一的十字架,十字架通体是金黄色,与绿色的穹顶、帐篷顶互相映衬,使整个教堂愈发显得雄伟恢宏、高贵典雅。仔细一望,这些十字架的“十”字上方短,下方长,而且“十”字上方有一处平行略短的横杆,下方有一处倾斜的横杆。据一位老年游客介绍,上短横杆代表耶稣受难时头上的顶板;下斜杆是耶稣脚踩的底板。这一“横”一“斜”体现出耶稣对众生的宽厚与慈爱。真没想到这司空见惯了的“十”字里还包含着这么多学问。

  在“洋葱头”统帅的四个楼层之间有楼梯相连,前后左右有四个门出入。教堂正门篷顶为钟楼,悬挂着1大6小共7座乐钟。那座最大的乐钟由响铜铸成。听在广场上晨练的一位当地老人讲,6座小乐钟可以奏出6个不同音符,每逢重要宗教节日,专业的敲钟人把7座钟槌上绳子系于身体不同部位,手足并用,有节奏地拉动钟绳,铿锵的钟声响彻云霄,据说当时连几十公里外的阿城居民也会听到这钟声乐曲。不过,现在很多时候不敲钟了。

  索菲亚教堂始建于1907年3月,随着中东铁路的建成通车,沙俄东西伯利亚第四步兵师也侵入了哈尔滨。沙俄为了稳定远离家乡士兵的军心,破土动工建造了全木结构索非亚教堂,作为该步兵师的随军教堂。同年,俄国茶商伊·费·赤斯嘉科夫出资,以随军教堂为基础,重新修建了一座全木结构教堂。1911年,木墙外部砌了一层砖墙,形成了砖木结构教堂。1923年9月27日,圣索非亚教堂举行了第二次重建奠基典礼,经过长达9年的精心施工,这座由俄国建筑师科亚西科夫设计的拜占庭式建筑精品竣工。1996年11月,该教堂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6月,教堂被重新修复并作为哈尔滨市建筑艺术馆向公众开放。

  索菲亚教堂内部参观时间是早八点开始,现在时间还不到七点,我因为有事不得不遗憾地离开了索菲亚教堂。索菲亚教堂不仅构成了哈尔滨独具异国情调的人文景观和城市风情,更是沙俄入侵东北的历史见证和研究哈尔滨市近代历史的重要珍迹。


编辑:张桂娟

绥化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