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要闻 省内要闻 本地要闻 精彩点击 专题新闻 通知公告 猛犸象诗刊 日报数字报 晚报数字报 绥化晚报新媒体
经济新闻 综合新闻 视频新闻 市场监管 黑土副刊 日报头条号 小记者风采 日报公众号 晚报公众号 绥化直播
  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绥化新闻网  >  黑土副刊

钟情山水丹青

来源:绥化日报 2023-06-05 字体:

张兴华
 

  常言道:“下棋找高手,弄斧到班门。”从“画绝”顾恺之到“画圣”吴道子,从大唐摩诘居士到北宋铁冠道人,从明代六如居士到清初八大山人,乃至近现代巨匠黄宾虹、张大千、齐白石、吴冠中、傅抱石、韩美林、范曾等,姑父是广“拜”名家,受益匪浅。

  姑父的绘画创作灵感多来自乡村日常生活。那年盛夏,我到老家省亲。忽一日,红日刚刚在东方天际显露出半张笑脸,我努力睁开惺忪的睡眼,只见姑母在灶间准备一家人的早饭,姑父则静悄悄地走向院子里。一日之计在于晨,一生勤劳的姑父姑母保持了北方农人鸡鸣即起的良好习惯。姑父先是抡起扫帚把院子打扫干净,然后带上铁锹,拉起一辆平板车,就向村外的河边走去。

  弯弯曲曲的羊肠河,友善地拥抱着静谧的小村庄。岸边的杨柳伴随着微风的节奏,轻轻指挥着曼妙的晨曲。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羊肠河边已经有不少挖沙装船的河工挥汗如雨地劳作了。姑父同他们微笑着打招呼,然后,搓搓手掌,挥动铁锹,也加入了挖河沙的队伍。

  当红红的日头堆满圆圆的笑脸的时候,姑父已经装好了半车河沙,擦了擦脸上的汗珠,告别众河工,推车向村子里走去。回到自家小院,姑母已经做好了热气腾腾的早餐。姑父洗把脸,捧起一大碗大米水饭,就着香喷喷的土豆茄子豆角炖五花肉,唰唰唰地大口吃起来。早饭后,姑父一刻也不休息,立马儿撑起大网筛子开始筛河沙。然后,他干净利落地提水拌和好水泥,将筛妥的细细的河沙与水泥搅拌到一起。姑父拿来全套的泥瓦匠工具,围着自家房屋,有模有样地干起活来。原来,今夏多雨,房屋返潮得厉害,姑父这是要给三间大瓦房砌上一道防水“围裙”!

  日上三杆,姑父终于停止了劳作。他擦着满脸大汗心满意足地欣赏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哈哈,一道漂亮的水泥“垄台儿”早已把房屋围拢起来了,三间大瓦房瞬间高大威武了许多!姑母快步走过来,挥着大蒲扇,心疼地为老伴儿送来清凉的阵风。姑父一仰脖,喝了一大碗浓酽的乌龙茶,这才静静地坐在当院儿的小马扎上歇口气儿。

  “走路可当心点儿呀,别碰着,得给这台阶儿‘养生’两天呢!”姑父叮嘱着姑母。

  一转头,姑父告诉我,一幅《河边挖沙图》已经有了腹稿!

  姑父创作的山水画,不仅再现了五彩斑斓的大自然的美丽,而且蕴藏了他质朴的自然观与审美观,同时也间接地反映了沸腾的社会生活,烟火气很浓郁。

  姑父田间写生作画,姑母低头挥锄除草,这是一幅多么和谐自然的人间诗画!此情此景,我以为,恰如南宋词人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所吟咏:“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正剥莲蓬。”诗情画意,美不胜收!

  寄情山水,物我两忘。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姑父何等洒脱的情怀!

  一日,姑父与姑母来到松花江畔冰城夏都哈尔滨。我置备一桌佳肴美馔,与姑父举酒对酌。兴致所至,我二人朗诵低吟起来:“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编辑:张桂娟

绥化新闻网©